在大盘镇小盘村石上自然村两间有些年份的木结构楼房里,抗美援越老兵吴金德讲述了那段已经久远了的战斗岁月。
吴金德今年75岁。196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前往福建省南安县某部任步兵,一同服役的大盘同乡共有7人。1964年8月,吴金德接到上级命令,离开同乡,离开原部队,被调往驻扎广西的八二五三部队五四分队任炮手,进行军事业务学习训练。一年后的1965年7月,连队举行抗美援越出国动员,当年8月3日,吴金德随部队出“友谊关”到达越南北江市守防。
前半年,吴金德所属连队任务不重,时局还算平稳,4门“八五”高射炮除1门因弹簧装置损坏进行修理保养外,其余3门每门总共也仅打过3发炮弹。
在当时炮兵部队的武器装备条件下,一般一门高射炮需要8人共同协同操作,吴金德是第三炮手,负责行程测算机的数据调校和报告。这项工作相对来说算不得繁重,但要求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吴金德是合适人选。
1966年5月31日,是一个令人欣喜和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的战斗非常激烈,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那天天气晴朗,中午12时许,观察哨发现了敌情,连队指挥所迅速发出命令,要求各炮位进入战斗状态。
随着一声令下,连队4门高射炮一起开火,齐刷刷的炮弹射向俯冲投弹的机群。“由于持续发射炮弹,炮管都被烧红了,原先涂刷的高强度油漆已斑驳脱落,没有了原来的颜色,只剩下焦黑的形状。”吴金德介绍,这次战斗共持续了4个多小时,全团共发射300枚炮弹,打下了16架美军战机,他所在的四连打下了5架。为此,越南军方和中国军方先后通报表彰了各级参战官兵,吴金德荣获二等功。
战争是残酷的。虽然吴金德所属连队官兵在这次战斗中安然无恙,但事后得知,位于隔壁的五连就付出了惨重代价,该连4门炮有3门炮被炸毁,战士伤亡惨重。另外,该连所属团部指挥所被炸毁,除一个通信兵因外出抢修线路幸免于难,指挥所内14人在这次战斗中牺牲,其中包括团长和政委。为表彰英雄事迹,该团部被记集体一等功。
在越南的一年时间里,吴金德和同志们身处异域,克服了各种生活困难,把生死置之度外,参加了大小战斗50多次,与连队战友一起打下了多架美军战机,其中包括当时最先进的F4战机,取得了显著成绩。从越南回国后,吴金德先后到湖北武汉、河南继续服兵役,直到1969年3月份退伍返乡。
吴金德父亲也是一名老兵,年轻时被国民党抓壮丁,投诚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3年退伍回乡。由于服兵役期间右腿受重伤,成为二等甲级残废,留下严重的后遗症,造成行动上的不便,也使家庭生活增加了困难,在吴金德36岁时病重离世,年仅56岁。
吴金德养育了三儿一女,生活一直比较艰难。他在59岁时到杭州医院动了一次大手术,花去医药费15余万元,至今腹部还留有20多厘米的刀疤;64岁时又到杭州医院动了一次手术,花去医药费5万多元。两次手术共花医药费20多万元。而他妻子多年来患有抑郁症,需要常年吃药。“身体多病,年老体弱,希望政府多多帮助我们。”吴金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