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佛经,源于公公在一次事故中有惊无险后说的一句话——“幸亏抄了《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简称)。”公公是一位退休老师,平时很抵触佛教,因为有文化,字也写得不错,退休后在家为婆婆抄过《金刚经》。人处在低迷阶段时会寻找精神依靠,《金刚经》便在那时走进了我阅读的视野。
说起《金刚经》,人们是普遍熟悉的。因为人们相信它能金刚护身,消灾避祸。据《六祖坛经》记,当年惠能送柴至客店,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惠能因闻《金刚经》而出家成了禅宗六祖,这使《金刚经》更具诱惑力。我承认自己当初是带着迷信的色彩接触《金刚经》的。虽然我认真仔细地诵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就是云里雾里弄不懂它的真正含义,后来干脆抄写起《金刚经》来。
这种抄写的效果非常好,在一字一字的抄写中,发现了《金刚经》的精华部分,更堪称是佛教经典!
所谓经典,乃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品阅经典如与圣贤交流,其寥寥数语常令人长久深思。初读时候,明白的少,不明白的多,这是常态。然多读一遍就多增一番感悟,甚至出现后来认识全面推翻最初认识的情况。说老实话,《金刚经》这样的佛教经典,就是像我这般的愚顽之辈读之,如同棒喝,叫人恍然大悟,虽说不能完全参悟出佛经中所蕴含的智慧,但自认为也是了解一点佛经里的思想。
经者,径也,是成佛之道路也。佛者,人也,是觉悟的人也。
佛是寻求真理的修行者,是出世圣人,彻悟宇宙真理,证得通达本性的智慧。“福祸无门,唯人自招。”他主张一切吉凶祸福皆由人自招,若不在心地下手,彻底改善自己的思想行为,盲目的求拜无法趋吉避凶的。佛无法像水洗污那样用法力洗去众生身上的恶业,也无法把自己证得的智慧、能量移植给别人,只是把万法的终极法性和离苦得乐的道理告诉别人,让众生自己觉悟和自救。众生能否得度,尚由众生的能否自我戒修而决定。
我们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俗子,几乎只有极少数人在脆弱的娑婆世界,还能维持心境的清净;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是醉生梦死,不知死活,活在迷执而不可救拔的深渊。绝大多数的人,是活在梦与醒的边缘,活在迷与悟的一线之间,活在菩萨与凡夫的升沉之际。“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金刚般若波罗蜜》)。佛认为人是未醒的佛。行在红尘中的人们因为种种的妄想、贪婪、执着,使得人们与佛无二无别的智慧。我们迷恋都市的繁华,迷恋美女的浅笑依依,迷恋权力的扩展控制,迷恋出手金银的阔绰,迷恋所有喜欢而得不到的东西……比如,认为食物的美味可以带给我们真实的快乐,认为华丽高贵的着装可以带给我们赞誉享受,在此妄想之上,我们不断地在各种美味或是各种服饰上面进行比较,乐此不疲地去分析哪种食物的味道更美,哪件衣服穿起来更漂亮。于是我们不断地去追求,牺牲了宝贵的健康和悠闲的生活,从而忘了身体真实的需求,换来的是物质的过度消费和心灵的空虚。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佛的境界中,我们所感知的世间一切,都是虚的。所以佛要求人们要学会放下,学会取舍,静静地往前走,无挂无碍,轻松自在。红尘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安全感,却始终参不破那道安心禅。《金刚经》平实的文字告诉我们很多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生活方式,令我们有聪明智慧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完善自己,净化自己的人格,真正地从内心修正自己的品性。
阅读佛经,可以净化我们污染的心灵,可以让我们的身心获得真正的安宁静谧。阅读佛经,使我们能改变做事暴躁的心性,从聪明智慧中去改变命运。
佛经只是劝人为善,行善的人自然会感召福报。心平持戒,与人为善,人的身体周边就会存在一些清静之气,也就是佛家说的法体护身。所以福报应该说是自己修来的,并不是佛赐福给他的。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觉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险为夷。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心正,心慈。爱好身边的人,做好身边的事。这也许是佛陀在《金刚经》里告诉世人最朴实的一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