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四知堂:传百年家训 拂廉政清风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来源: 2017-05-09 18:34

  编者按: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祠堂是乡村祭祀祖先、追忆先贤的地方,是劝善薄恶、教育后人的重要场所,作为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磐安的祠堂是一部极具水乡韵味的历史之书,从扉页开始就跳跃着水乡的浓浓情怀。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磐安的古祠堂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势。将从今日起,陆续推出一系列古祠堂的故事,由此展现磐安的风土人情,展现磐安古祠堂的魅力,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介绍,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古祠堂名片】杨氏宗祠位于仁川镇黄余田村,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坐北朝南,占地657平方米,由门楼(已毁)、前天井、前厅、后天井及东西厢房、后堂组成,平面呈元宝形布局,所存建筑以明代风格为主。杨氏宗祠内的建筑、布局、梁架结构、雕刻、柱联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仁川地下党在杨氏宗祠进行革命活动,成为磐安最早的入党宣誓地。杨氏宗祠因杨氏家族祖先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得名“四知堂”。

  一座建筑:几近四百年的沧桑沉淀

  走进仁川小学的校门口,正对面就是四知堂,从明末清初到21世纪,它静静地端坐着,如一位深邃的老者洞察世间百态。十多年前,因为仁川小学教学场地有限,四知堂被改造成学生的活动场所和杂物堆砌场所,祠堂内的文物缺乏专业的保护。如今再一次走近四知堂,它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祠堂后门(如今后门作为常用的进出口)是双开木门,轻叩门扉,那种古朴、厚重、神秘感扑面而来,绕过屏风,三幅杨氏祖宗的画像端坐前方,分别为汉太尉杨震、宋大理寺评事杨萃、清知县杨乔的肖像,其中最出名的莫属杨震。“四知堂”就是得名于东汉太守杨震“夜拒贿金”的典故。杨震是东汉人,明经博览,满腹经纶,时称“关西孔子”。五十岁被大将军邓骘征招为“茂才”,后升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他赴任东莱路过昌邑,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在夜晚怀揣金10斤送给杨震,被他坚拒,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勃然大怒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杨震一生清白治家,不置产业,汉顺帝褒奖其为“清白吏”,他让子孙们也“蔬食步行”,形成了公廉俭朴的家风。“四知”乃成为千古美谈,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杨震的后人杨萃,人称“萃公”或“一字太公”,公元1119年~1122年,为避李思曩之乱,隐居于缙东蒋润岭下(今仁川镇岭下村),成为仁川杨氏始祖。杨萃以祖上的“四知”精神教育后代,要求后代将“四知”二字“挂于堂,点于灯,铭于心”,杨宅老辈人还见过写有“四知”两字的灯笼挂于宗祠之内。
  杨氏家训中对后辈子弟提出“忠孝勤俭”四字箴言,即:“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勤,日出而做,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仰俯何益。”
  画像两旁,立满了一块块大理石碑,这是后厅。据县文物办资料记载:“后厅面阔如前厅,方砖漫地,屋顶为硬山顶,檩椽之上使用望砖,盖以阴阳合瓦,檐口有瓦当滴水,天井铺设鹅卵石图案。”厅堂经几多修葺,后人只能从古人描述的碎影中了解一二。然而鲜明的台基,粗壮的柱子,厚实的椽梁犹可见。在后厅的明、次间的金柱和前檐柱上都有柱联。
  再往前就是天井。天井铺设鹅卵石,内植桂花,桂花树下设有青石板圆桌、石凳供人休憩。两侧为厢房,其中右厢房为“四知堂书画室”,陈列着当代名人的许多书画作品。天井前方是前厅,为五开间加两弄的建筑,方砖漫地,柱础鼓形,弄的柱础为覆盆形,柱子为棱柱,柱头有卷杀,用材粗大。梁架结构为九檩,前后栏用四柱。厅内挂满灯笼,点缀了原本幽深的大厅。
  除了门楼早年被拆之外,其余建筑保存完整,整个建筑结构简练,用材较大。1990年10月10日,被公布为磐安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片热土:磐安最早的入党宣誓地

  1928年6月15日深夜,狂风呼啸,大雨倾盆,黄余田的杨氏宗祠厅堂内,松明灯熠熠发光,32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手握铁拳站在四知堂厅正中鲜红的党旗下,热血沸腾。他们在卢湛的领誓下,宣读了誓言:“坚守机密、服从组织、牺牲个人、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宣誓后,大家把誓词烧成灰,拌进黄酒中,每人一口,表示誓死同心、革命到底!这是在我县举行的第一次入党宣誓。
  卢湛于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余田村有了第一颗革命种子。
  卢湛是仁川镇方山村人,1928年1月,卢湛经赵汝池、吕传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仁川后,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农民协会。
  1929年,中共缙云县委遭到破坏,党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仁川。县委重建后,卢湛担任书记,开始为建立革命武装而奔波。同年12月,卢湛在仁川下坑证因寺主持召开党员骨干会议,决定建立革命武装。12月20日,支队在杨氏宗祠宣传组织农民协会,标语是“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杨加吃等60余人参加。
  此后,卢湛率领革命武装加入红十三军第三团,与红一团一起攻进缙云县城,营救了大批党员骨干、红军干部和革命群众。在后来攻打壶镇的战役中,因敌人早有准备且恰逢溪水暴涨,战斗失利。
  其后,仁川地区的党员迅速发展到120多人,遍布10多个村庄,四知堂作为磐安最早的入党宣誓地,它像一面旗帜,引导着前行的方向,虽然有流血、有牺牲,但革命还是以星火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地在磐安大地上展开。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率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下设第一、第二、第三纵队。1935年9月,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组建,1935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廿三),仁川胡庄村进行了一场打土豪战斗。当地老百姓见“红挺一纵”战士对老百姓十分亲热,帮助挑水、扫地,还把财主和乡、保长家的粮食、棉布统统拿出来分给贫苦群众,群众确认这是支帮助穷人的好队伍。“红挺一纵”在磐安的战斗岁月,足迹几乎遍布整个磐安,从方前到高二,从双溪到仁川,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一个基地:四知堂廉政教育,从祠堂出发,从娃娃抓起

  朱漆的栏杆已经爬满了斑驳的碎片;坚挺的柱子也任岁月撕开了裂纹。但是它依然挺立着,不管岁月侵蚀,还是风雨洗礼,岿然不动,历经四百余年的风雨,这里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印记。被仁川小学包围的四知堂就像是一块“活化石”,仁川小学校长杨芳告诉记者:“现在四知堂处于学校的包围之中,祠堂大厅就是孩子们活动的大教室,作为‘四知’家风的大本营,一直以来,这里的廉政先祖、革命英烈的故事名声在外,不绝于耳。我相信,通过挖掘四知堂的内涵,它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校本资源。”
  事实上,根据党中央“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指示,县纪委、仁川镇党委政府已经在杨氏宗祠内筹建“四知堂”廉政教育基地,组织人员搜集、整理杨震及其后裔“廉洁从政、清白传家”的事迹。2006年,被命名为金华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为了发挥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优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仁川小学将以弘扬“四知八德”为重点的廉政文化校本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并把它作为一个课题、一种品牌来经营,以此带动其它的校园文化建设。1933年,杨氏宗祠开办日新小学,直到今天,这座斑驳的建筑,已经成了仁川小学校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可时刻追忆那一段段豪情满怀的红色岁月。
  历经数百年,四知堂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印记,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杨氏先祖的谆谆教诲、杨氏子孙琅琅的读书声、革命先烈庄严的宣誓声,墙上“除四旧、立四新”“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依旧醒目,它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又像一个庇护所,甚至像一座多元化教学综合楼。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座族人祭奠先祖的祠堂,更是一个极具研究的科学基地和教育意义的廉政基地。

 
作者: 杨萤萍 金玉良 杨萤萍      编辑:    孔海燕  初审:    终审: 张黎明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