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记者走进陈承恩家中时,他正趴在桌子上专注地练习书法,一笔一划、一点一捺十分专业。环顾四周,只见客厅的八仙桌上满满当当地放着参加各种文学大赛所获得的荣誉奖牌、获奖证书和奖杯,墙壁上还贴着他领奖时的照片以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说来让人惊讶,这些居然是一位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八旬老人的作品。
陈承恩今年83岁,深泽乡深三村人,出生在旧社会的贫苦家庭,从没正式上过学。解放后扫盲运动,村里办夜校,读过三个月夜学。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纸和笔,也不舍得点灯学习,陈承恩就用沙盘、柳枝在窗前月下复习功课。1955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就是他的启蒙学校。退伍回乡后,根据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基础又努力学习起来。陈承恩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利用平时空闲时间,把书作为朋友,把字典作为老师,生活过得很充实。”有一次,陈承恩在看书的时候,隔壁邻居路过对他说:“这么努力看书啊!”他的妻子抢着回答,“是啊,他要去考大学了!”陈承恩听后只是抿嘴一笑。这话里讽中带刺,就是因为平日里陈承恩只顾着学习都不帮忙做家务,于是妻子故意这样说的。虽然嘴上多有抱怨,但是这么多年来妻子还是一直很支持他学习和创作的。
陈承恩平时爱好文学和诗词写作,所写的诗词歌赋、对联都无人传授,全部都是自己钻研而成的。多年来,常有散文、诗歌、楹联等作品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得了许多荣誉。2012年参加第四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荣获一等奖;2013年,由“北京市写作协会”“中国萧军研究会”“北京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三家媒体联合发起的“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荣获四个一等奖和四个金奖;2015年参加第二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获得一等奖。诸如这样的荣誉还有很多。
“我出的书籍都印了上百本,作为送给友人或同样爱好者一个小小的礼物,让大家可以在茶余饭后去阅读,或许可以达到颐养性情的目的。”陈承恩笑着说。他所作的诗集《银川钓韵》一共有两本,第一本出版于2015年6月,共210余首诗词、40多副楹联、8篇文赋;第二本也于今年2月份出版了。记者翻阅了他的第二本诗集,里面不设目录,用流水的方式,以时间代替目录。上面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一年四季发生的趣事、看奥运会比赛的感受、读了一本好书的观后感、国际局势的分析等等,总之任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都会用诗词的方式记录下来。
在餐桌上、床边,陈承恩都会放上一本笔记本,只要灵感一来马上提笔写下。他认为,写作既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锻炼大脑的灵活性,又可以把人生几十年的经历记录下来,品味人生的苦乐,更可以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奉献给后人,既老有所为,又老有所乐,使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捧着自己的诗集,陈承恩显得十分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只有经历了一番努力之后才能获得的幸福体验。他说:“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和经历传递正能量,告诉读者们学习的重要性,我一个没上过学的人都可以自学成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不用受我们那个时代的苦,所以更要相信——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就没有学不成的东西,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攀上人生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