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已离我们远去三十多年,为纪念父亲而写的《我的父亲》,在《青春磐安》“青听我们的声音”栏目里播出,磐安二中陈甜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催人泪下,让我的思念又绵延起伏,那几天的微信,因此多了一股传播父爱的暖流……
父爱如山,母爱如泉。
在我十三岁时,考上了安文区重点初中。开学第一天,母亲炒了一盘自己腌的咸菜,比平时多放了些猪油,那熟悉而醇正的香味陪着我走出家门,父亲陪我坐上一辆拖拉机,到离家五十多里的磐安中学报到。坐在无车棚的拖拉机里,父亲用手紧拉着我,我发现父亲的手臂青筋凸起,风吹得他的头发丝丝飞舞。到了学校,父亲蹭蹭地把米箱背到二楼寝室,似乎比平时挑担上山路省力多了。这是记忆中,父亲唯一陪我上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很想家,睡不着觉,离家远,记得母亲说了:“给你备了半个月的米菜。”我知道,父母没空来看我。
儿女是父母放飞的风筝,无论飞到哪里,线头的一端,总有一双手握着,总有一双眼望着。
儿女长大了,飞得远了。既工作繁忙,又要陪孩子,还要朋友聚会。于是,在电话的一头,儿女会对父母说:“没空回家了。”电话的另一端回应:“你忙吧,不用记挂我们。”一个月没空,两个月没空,甚至半年、一年没空,想过吗?父母的双眼会因此变得木然,变得无神。
也曾听到有人说:“某某的儿子在北京工作,一年一趟都不回家,算是白生了。”不知他儿若能听见会作何感想?
我们做儿女的,也曾年轻,也会变老。终有一天,我们将搀扶着父母弱步前行;终有一天,我们将完全接过父母的接力棒;终有一天,我们将面临“日昃之离”的人生黄昏。 作为媳妇,每到周末,我都会回老家去看望公婆,与他们聊聊,一起烧饭。但想想为两位老人做的事太少,关爱太少。父母的需要就是无言的召唤。《百孝经》曰:“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待到父母老去、逝去,天地间唯有绵延的情思,山水间唯有流淌的思念。真的,莫让时光的磨刀石,磨去了你的孝儒之道。
《论语》为政篇里,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为: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的孝道,是说能够赡养父母就可以了,连犬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内心不敬重、不孝敬父母,那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如今的父母,缺的是内心的关怀。我们敬重父母不仅要赡养,更要陪伴,记得“常回家看看”。
工作累了,可回家与父母聊聊;放假了,可让孩子陪陪老人;真没空,一个电话、一段视频,也可满足父母那浅浅的心愿。是否从今天起,我们儿女不把“没空回家”作为“挡箭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