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女人,写诗细腻婉约,画工笔古朴典雅,作写意苍劲大气。
采访磐安老乡周晓芳,总让人意犹未尽,断不敢贸然下笔。酝酿,再,再而三。不是我写文章严谨,而是因为我碰到了一个认真的人。面对认真的人,我不敢不认真。
周晓芳,艺名周丹,笔名雪儿。胡宅乡前山村人。因为心怀当画家的理想,毅然走出大山,到杭州追寻心中的画家梦。
穷不移志
50元钱、50斤粮票、一只纸箱。这是周晓芳的全部家当。初出大山的周晓芳无依无靠,在杭州生活,困苦程度可想而知。冬天买不起一件棉衣,常常冻得脸青唇紫,饥一顿饱一顿。买绘画用品更是奢望。有人直言:“你连饭吃不饱还想着画画,就你这样的状况,是当不了画家的”。
崩溃的话语,这无奈的现实,让她大哭了一场。擦干了眼泪,从心底里呐喊着:“我要当画家”。
因为家里穷,对周晓芳没任何资助。有一次她看中了一条短裙,要十元钱。很喜欢,去摸了三次,想到买了裾便不能买学画用品。最后她眼含泪水,选择买了画纸。
在那求艺的岁月中,无数次去红十字会卖血,甚至晕倒,当时她脑中仅存的一丝意念告诉自己:“我不能死,一定要挺住,我会挺住,我一定要成为画家”。就这样一个坚强的意念下,她活过来了……
周晓芳说,多年来她常做一个来自真实处境的梦,梦见自己站在食堂门口,拿着一只空碗,手上没一张饭票,肚子很饿,看着大家在排队买饭,心里很难过。那时,她已经饿得皮包骨头了。
周晓芳千方百计想办法进入了美院打工,经常躲在教室门边听美院老师讲课,为了能听清些,便头紧贴门,学生一推门,头经常被撞出一个大紫包。一次、二次、三次……周晓芳的执着,深深地感动了老师。教务处竟然同意让她免费旁听。在当时激动、惊喜之下,周晓芳竟然忘我地用瘦弱的身体抱起老师转圈。
后来,领导同意周晓芳参加中国美院国画系的高级研修班,几年的中国美院学习,为她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国画基础。周晓芳通往画家之路渐渐清晰。
在此过程中,周晓芳听说洪世清教授是继潘天寿先生之后,中国美院的又一位才子。
师从名家
洪世清,福建晋江人。擅国画、指画、篆刻、版画。先后师承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刘海粟。1985年起在玉环大鹿岛和惠安崇武半岛开鉴岩雕艺术,先后14年完成200余座作品,被刘海粟誉为“不朽之大地艺术”; 罗马尼亚专家埃鸟琴博巴教授赞其为:“不愧为潘天寿后又一位天才。”
为了能够得到洪老师的教导,周晓芳三次冒酷暑拿着作品在门外等着见面,每次都等几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最终她获得了大师洪世清的青睐,收为弟子。
洪老师不但传授周晓芳国画技法,还拿出齐白石、刘海粟、潘天寿等大师真迹给她临摹,并讲解大师们的技法要点特色,提高她的鉴赏力和眼界。
老师的言传手教,周晓芳深受启发。在国画山水中,古松只是配景,形似便可,而花鸟松要求笔法线条严谨,只有通过写生熟练掌握松的生态自然美,画家本人又要具备大气的本质,才能画出苍劲浑厚有沧桑感的作品,所以百分之九十五的花鸟画家放弃了画古松的题材。但周晓芳独辟蹊径,把学习重点放在古松题材上,哪里有古松,她就到哪里去写生,无数次的翻山越岭,几乎跑遍了国内以古松闻名的景区。有一次,她一个人去皖南山区写生,天黑迷路,只能在深山老林的路边破凉亭里过了一夜。一次在黄山作古松写生,不小心失足挂在百丈悬崖顶上下不来,命悬一线。最后经景区管理部门搭救才脱险。
后来,周晓芳又得到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先生的精心指导,使得她的工笔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写意墨松,独具苍茫、古拙之美。 2000年,周晓芳创作的《古松》作品发表于《中国美术报》。《黄山古松》入选建党九十年全国名家大展,并获“最佳艺术奖”。
2010年,周晓芳加入了中国画院。2011年凭着精湛的绘画技能、良好的口碑,被聘为中国画院副院长。
画虾为龙
虾北方寓意为龙,南方寓意银子,表示节节高升、富贵吉祥之意。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和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齐白石画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
墨分五色,包括了国画的焦、浓、重、淡、清,看似简单,要掌握运用好水墨,决非易事。
作为齐白石的再传弟子,多年来,周晓芳潜心研究齐老的水墨虾技法,反复揣摩,长期养虾,对虾的造型、动态、质感、线条、粗细,用笔顿挫,色泽浓淡,疏密呼应。从虾须和眼、身、尾、眉、触及动感穿梭上创新,由初之形似,至形神兼备。显示了龙一样的精、气、神。
画虾为龙,是周晓芳在原有技法上的突破与独创。
2015年,一幅长二米的龙形虾,入选“中华之光”全国名家大展,获优秀奖。
工笔典雅
周晓芳涉列题材广泛,擅画走兽、鱼虾、羽毛等等。工笔也是周晓芳的长项。她古人复师造化,博采众长,在研究宋元明清各名家的传统技法基础上,广受并蓄,笔墨生动,清新脱俗,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人心浮躁。大部分的花鸟画家选择画写意,因为工笔耗时耗力,完成一幅作品最快也要一周时间。但周晓芳心静如水,寂寞求索,在她的画笔下,各种工笔动物与写意结合,画面意趣横生。
工笔雾荷是周晓芳创新的一个新题材,没有任何资料可参考。周晓芳经常爬山登高,观察雨后山间雾的变化,把它的神韵融入荷图中,使画面产生一种禅的意境:静中有动,实中有虚。雅俗共赏,自成一家。
周晓芳认为,人品就是画品。只有画家内心保持纯净,修心养性。画面的格调才能达到清雅、空灵的境界,才能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亦诗亦画
宋代曹勋在《山居杂诗九十首》中言:画工作江梅,粉桧良自夸。吾侪晕澹墨,一枝才数花。风情意自足,横斜不可加。须知自古来,画家须诗家。
周晓芳不仅挚爱画画,而且擅长写诗。诗情画意,是她的灵魂语言。对于恩师洪世清的离世,周晓芳悲痛交加。在《雨中谒洪世清墓地》中,周晓芳写道——
好多地方可以省略
这个地方必须要来
因为有你 恩师
……
二十多年师生情
磕首
我随身携带的
只有记忆 感恩
和崇敬
……
你
低于大地
高于泥土
很多风景能够忘却
但这个人是流失的岁月
是群人的仰视
真心真情,融入笔端。周晓芳说:对恩师的最大回报,就是不断地去创新和提高水平。
如今,周晓芳的作品,不断出现在各大展馆、博物馆。她创作的工笔花鸟被黄胄纪念馆收藏、上海海上文化中心收藏。
在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巡回展中,古松作品荣获“最佳书画艺术奖”。
2014年工笔作品入选中国绘画年鉴。
在中国艺术家年度盛典中,被授予 “中国骄傲·人民艺术家”称号。
2015年上海“翰墨豪情”书画展获一等奖。
2016年G20杭州国际美术大展,与二十二个国家的艺术家及国内十三位书画名家同时展出,工笔作品《松鹤延寿》获得优秀奖。同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7年初,在全国几十万画家竞选中,周晓芳的工笔雾荷一枝独秀,脱颖而出。携作品登上了央视三台,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女画家的风采。节目播出半小时后,有祝贺,赞赏,也有嫉恨……感慨之余她写下了一首《当掌声响起》。
当我
登上央视舞台
所有的光汇聚在我身上
睫毛下有深重的沧桑
明眸里有闪烁的泪光
啊 记忆深处
那年轻 单薄的身影
那卖血求艺的艰辛历程
.......
炽热的掌声
如梦如幻地响起
这溢彩流光的温润
似一抹千年的星光
是给我的坚韧
加冕的讯号
是对我奋发向上
挑战极限的回报
这一刻
生命最初的理想
与美好的祈愿迎面相拥
我圆了一个好梦
这世界仅典藏花开
淡忘低处的流年
作为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明星书画院名誉院长。定居北京的周晓芳,经常到全国各地艺术交流,她常回到上海、杭州创作室。她说:“因为浙江是我的根,磐安是我的故乡”。
为了实现画家梦,周晓芳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艰辛之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可贵的是她穷不移志。作品中浸透着她的鲜血。周晓芳有今天的成就,是对认定的理想目标毫不动摇,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依然以磐石般的意志坚持学习、顽强拼搏的结果。
周晓芳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不是首先想着能卖多少钱,而是想着水平要超越前一幅。画是周晓芳的生命和精神支柱。她将精心画出的作品,多次捐赠给中国老龄慈善基金会,玉树灾区,西部助学活动,浙江爱心行动······用艺术价值来回馈社会,资助贫困人群。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她(他)无数阅历的集合,是一生奋斗的历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文化素质和奋斗精神。一个社会的文化艺术是提升?还是向下滑了? 唯有奋勇争先,勇立潮头,做人民的艺术家!周晓芳作出了很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