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奏者是我县一位土生土长的专业水准的葫芦丝爱好者,她的名字叫陈爱双。刚从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回来的她和自己的同伴们一起在家乡举办了这场专场演奏会,接受父老乡亲们的检阅。
葫芦丝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之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优美婉转,被称为史上最纯净优雅、温馨和谐的“天籁之音”。葫芦丝好听易学,愉悦身心,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需求的日益增强,葫芦丝从专业殿堂走向民间大众。
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现在县卫计局工作的陈爱双原来是县人民医院一名护士,2008年开始接触葫芦丝,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葫芦丝演奏。她几乎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到8点,下班后再加练几个小时,从不间断。艺术不负苦心人,目前,她的葫芦丝演奏水平已经达到专业三级,多次获得全国葫芦丝大赛金奖,如今她已经是云南艺术学院专业指导老师、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今年10月7日,她随老师李春华先生和“新丝韵”艺术团36位葫芦丝演奏者一起,在世界顶级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内,为当地观众献上了一场葫芦丝与交响乐珠联璧合的专场音乐会。
陈爱双说,她在金色大厅上演奏了一曲《梦幻楼兰》,可容纳1700人的金色大厅座无虚席,这让她非常感动。维也纳政府部门代表给出这样的评价:“没有想到一只小小的葫芦丝能够发出天籁之音,和交响乐的结合堪称天衣无缝。”演奏会结束后,大家还将从中国带过去的葫芦丝送给当地人。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新森说,只要努力,只要坚守,磐安同样可以造就出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磐安人同样可以凭自己的出色才华走进世界艺术的殿堂。
为了推广葫芦丝音乐,让更多的人喜欢葫芦丝这朵民族音乐之花。从今年开始,陈爱双利用晚上时间举办公益培训班,为广大爱好者搭建了学艺平台,这场专场演奏会就有88名学员参加演奏。这些学员成为传播葫芦丝艺术的“种子”,带动形成了磐安浓厚的文化艺术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了广大干部职工学艺兴趣和艺术素养,成为一支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化事业的文艺新军。
李春华如此评价陈爱双的演奏:静心的修炼让她获得了涅槃般的升华,善良和坚韧内化了一颗出世之心,音乐让她变成了美的化身、葫芦丝的精灵。她的精神和灵气,将会感动和感染身边的物象。
天籁之声 余音绕梁
演奏会现场,陈爱双身着一袭蓝衣,在现场观众的注目中款款走来,走向当晚那个属于她的舞台。
演奏会在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打跳欢歌》中开场。陈爱双或独奏,或合奏,或三重奏,或团奏,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茉莉花》《断桥残月》《孤独的黑骏马》等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演奏曲目风格多样,时而轻快,时而悠扬,时而激荡,时而婉转……
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仿佛带人来到融融月光下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此时竹林中隐隐飘出阵阵葫芦丝声,娓娓动听,让人心旷神怡。
“平生不慕华丽妆,清质天成不张扬。仲夏凉风微起,遥抚人心阵阵香”。秀丽的江南水乡是茉莉花的故乡,在这神奇秀美的土地上,一个个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飘扬在芬芳中,令人心驰神往。一曲《茉莉花》在陈爱双、胡其旭、邓光波的三重演奏下,把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陈爱双演奏下的《孤独的黑骏马》,带人感受空灵寂静的草原与苍穹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矫健而孤独的黑骏马置身辽阔而又神秘的草原,在生存和理想中艰难跋涉,曲曲折折,反反复复。
浩淼的西子湖畔,给人无限遐想。断桥残月,相互相应,一段柔肠百转千回,几缕愁绪挥洒不尽。面对着西湖美景,对着一轮残月,倾诉着自己的所思所念。想着自己的烦恼,情绪越来越不受控制,由倾诉转为控诉,仿佛天地之间只余我一人,任我宣泄情感。把所有的不满,所有的怨恨,都交给断桥,交给残月。宣泄过后,冷静下来,无论怎样,都要坚强,都不要放弃。望着眼前的断桥残月,仿佛没有那么悲伤了。一曲《断桥残月》被陈爱双饱含深情的演奏,演绎得如诗如歌、如泣如诉、如梦如幻、如水如烟。
有着中国“葫芦丝王子”美誉的著名葫芦丝艺术家李春华和他领衔的国内专业葫芦丝演奏团——“新丝韵”艺术团团员以及磐安本地数十名葫芦丝爱好者也一起演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军港之夜》《赛马葫芦丝变奏曲》等曲,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把演奏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演奏会在全体演员合奏的《荷塘月色》中渐渐落下帷幕。
当晚的演奏会,陈爱双的众多亲人和卫校同学也来到了现场,为她助阵和鼓掌。熟悉她的几位同学和朋友都说,陈爱双的家庭情况并不特别好,她的婆婆是植物人,她的妈妈患有忧郁症,而她自己也因为身体原因做过两次手术。那段艰难日子里,是葫芦丝奏出的曲子给了她无穷的力量,让她忍受住了术后难以言喻的疼痛,伴她度过了多个未曾合眼的黑寂的夜。
陈爱双说:“在家乡举办专场演奏会,内心是满满的感恩与感动,感谢所有观众及亲朋好友的支持,葫芦丝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的血液,我将把推广葫芦丝音乐文化艺术视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