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省教育厅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以来,县教育局坚持“夯基础、补短板、扬特色”的工作思路,把数字校园建设作为全县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突破口,组织中小学校积极申报。同时,坚持“软硬兼施”,支持、引导和督促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
2017年12月,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项目验收结果,尖山小学榜上有名。至此,我县2所省级、8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校全部通过验收。
实验小学建立校本资源库,积累了3万多个教学资源,覆盖了所有学科,实现特级课堂本土化,成为教学教研的重要基地。磐安中学投入100多万元完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结合尚美教育,建设尚美·智慧数字校园。职教中心于2015年投入80多万元建设了3D导游虚拟仿真实训室,跻身省级实训基地,通过“互联网+实训服务”,培养专业人才,助推我县“一号产业”发展。安文小学围绕教学改革,全员培训微课制作,全科推进微课应用;注重学生“养正”教育,推出“安安、文文”评价机制,开发“尚雅银行”平台。新渥小学在农村学校中率先实施校园无线网络覆盖,依托学校网站,建成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使学校管理效率和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近年来,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育人能力等为目标,将数字校园建设和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各自探索出一条个性鲜明、亮点纷呈的特色信息化之路。
尖山小学:让农村学校课堂插上e翅膀
尖山小学是省第二批数字校园示范校。学校拥有移动教学终端102套,开设两个e课堂教学实验班。利用移动终端与学乐云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模式,课前教师制作微课发送给学生进行预(复)习,或者用于课堂教学;课中利用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与电子白板,把课堂中需要实时展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自己开展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点。
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每个孩子的学情,包括知识盲区、易错共同点、知识结构点等,在后续的课堂上有的放矢,针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性化互动。课外,学生可以通过学乐云教学平台在学校圈、班级圈分享自己的动态与全校师生互动,发布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学校e课堂建设以来,书面作业相应减少,增加的学乐云作业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为家长指导孩子作业提供了方便。
学乐云平台与移动终端结合的“学本”课堂模式在全校推开后,不到一年时间,教师利用学乐云备课345节,授课时间54420分钟,合计约1360节;学生登录1012人,人均登录83.49次,学生活跃度60%。
磐安二中:“成长的足迹”+创新实验室助推德育教育
2016年10月,磐安二中建立“成长的足迹”数字化德育平台,并投入使用。登陆“成长的足迹”德育平台,既可查询某一位学生的得分情况,奖励分和违纪分的得分原因及其具体表现,又可对全班或全校学生进行得分高低的排序。“成长的足迹”平台的使用,使德育工作不再局限于特定教师,任何教职工发现任何学生值得关注的任何行为,都可在第一时间录入到平台。学校规定教师每周录入信息量不少于10条,每月不少于40条。德育平台还设置了“操作统计”一栏,对每位教师的录入量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促进全员德育的真正落实。
班主任可以每天及时查看德育平台上本班学生加减分,对学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教育。平台还设置了短信发送链接,被录入的学生行为信息,一经确认,便以短信方式自动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每隔一段时间,德育平台还将自动对学生得分进行汇总,形成每个学生的阶段性评价得分。学校每月对德育分扣分较多的学生组建“忠信班”进行专门帮扶。每学期结束时,德育平台分数作为磐安二中“星级学生”评选的依据。德育平台启用一年多来,共录入学生各方面表现信息16.3万多条,全面记录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积聚了学校德育大数据,打造了学校全员德育品牌。
除了德育平台,早在2014年,磐安二中就结合省创新实验室建设,申报并建设了数字化表演剧场,助推德育工作。该实验室已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100个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中创新实验室之一。据了解,2018年该校将着手建设简易录音棚,用于经典诵读节目的录制,并将结合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
实验初中:智通云电子书包打造汇智课堂
自2015年起的每年8月底,实验初中都会举行七年级新生电子书包实验班抽签仪式。据统计,学校电子书包教学实验开展三年来,12个实验班600多名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较非实验平行班有着明显优势。
实验初中的电子书包项目采用BYOD(学生自购移动学习终端)+智通云教学系统模式。智通云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云作业、智通课堂、学科刷题应用模块等。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备课、授课和课后作业布置,为学生设计趣味练习和进行实时反馈评价。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预习、上课、作业和测评,成为“刷题王”的,还将受到学校表彰。
电子书包项目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让老师针对不同学生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因材施教,更是有利于分层走班教学的开展。学校在九年级中开展“智通云教室”实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电子书包打破了时间、地域和空间限制。系统自带的优质教育资源拉近了山区学校与名校名师的距离,反馈及时拉近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距离,让老师和家长能够有针对性地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给予更为准确的学业评价与问题诊断,提升教学效率。
实验初中校长陈正洪介绍,经过三年的经验积累,学校计划在2018学年,争取在新一届七年级12个班中全面推开电子书包。同时,学校将以电子书包实验教学为依托,提炼各门学科的课堂模式,打造汇智课堂,实现“和悦”教学,创建智慧校园。
创客教育:为学生提供“想象成真”的平台
阳春三月,捷报传来。我县中小学生首次参加金华市创客比赛喜获佳绩,在3D打印笔作品现场赛、智能小车挑战赛普及组两个赛场,共获市一等奖15组,市二等奖19组,其中3D打印笔作品现场赛成绩一枝独秀,在全市四个一等奖中“霸占”三席。
所谓创客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和意志品质为目的来进行的教育行为、课程、活动和环境的总和。创客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技素养等综合素质,是当下科技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融合的发展趋势。
为加快推进我县创客教育,2017年12月7日,县教育技术装备站主导成立学校创客教育联盟。随即面向指导老师开展NOVA机器人及3D打印笔培训,筹办首届全县中小学生创客大赛。
2017年12月27日,全县创客大赛在实验小学顺利举办,11所中小学的96个参赛组、248位学生参与角逐。在创意智造现场赛现场,碗、矿泉水瓶、足球、废弃不用的芭比娃娃等,都成了小创客们手中的“智造”材料。他们利用手中的3D打印笔,把创意变成现实,设计创造出精彩的立体小世界,特别是“智慧之冠状元帽”更是惊艳全场。在智能小车普及组挑战赛现场,小创客们专注地编程、试验、校正,将一辆辆普通的小车变成了智能感应汽车。
下一步,县教育局将定期组织创客指导师培训和举办创客嘉年华活动,不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