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玉山镇抢抓机遇,开展了多方面综合整治工作,镇区面貌和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但是对桥的整治工作仍有待提升。
蟠溪流经玉山镇,经过粗略测量,从溪南的海螺桥到溪北的和谐桥,约2000米的溪面上共有37座桥,平均50几米就有一座桥。这块区域桥多水碧,但与“小桥流水人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溪面桥梁布局杂乱,品质参差不齐。
这些座桥宽窄不一。有的较为残破,一个桥墩加几块预制板,构成了不少的低配桥。
桥是溪畔农户日常出行的必经之地,使用频率极高。部分桥缺少护栏,无论是开车还是行走,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自建桥成为村民的私人场所,堆放砖块杂物、晾晒被子衣服,成了桥的“新用途”。沿溪而行,桥给人的感觉是密集而又杂乱。
桥的间距有长有短,有的甚至出现了“零距离”。溪面上有一座名为蟠溪桥的古桥,古桥旁边不到几米的距离却有两座桥,左侧是龙水桥,右侧则是一座没有护栏和名称桥。这没有名称的桥,一侧已经与古桥无缝粘接,不但煞风景而且破坏了古桥。
村民胡先生说,农民逐水而居,沿溪建房,沿溪一侧的农户门前缺少公路,不少农户家门口离公用建桥较远,为了方便自己,农户就自行出资造桥,每座桥的造价大约为2万元。
有村民认为,这些自建桥已有十几年历史,不少自建桥被罚过款,根据一事不再罚原则,整改起来会有不小阻力。
蟠溪桥碑文显示,该桥始建于道光辛丑年(1841年)。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给游客和村民提供休憩场所,乡人筹资在桥上建造了景观亭。
显然,那时的村民就已有了发展旅游、打造景观节点的意识。村民胡女士说,桥的数量繁多、格局杂乱、品质不一,只有进行规划改造,溪面才会更加和谐美丽。
桥多并非弊端,安徽歙县的黄备村就以桥多、桥美而闻名,黄备村的桥为村里引来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
村民胡先生认为,桥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载体,也是溪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是个优点,利用不好却会变成缺点。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和全域旅游创建的实际情况下,桥梁的整治变得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