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整治后村子能有这么大变化,一场百日练兵,真的实现了村与人的双双蝶变。”尖山镇横路村党支部书记周英洪感叹道。
今年年初,原胡宅乡行政区划调整刚并入尖山镇,胡宅、横路、岙里三个村就面临小城镇整治验收这一硬战。这三个村普遍存在着老房危房附房多,村内道路狭窄,机械化整治无法实施等难题。尖山镇党委政府迅速调研摸底,围绕党建引领,以整治为熔炉,锻炼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整治工作积聚了正能量。
攻城拔寨显铁军担当。整治期间,该镇建立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组长”,“班子+镇干部+村干部+党员群众”的“2+4”工作模式,划分8个片区,形成8张整治清单,实行“八八”战法。镇整治办牵头,每日交办,每日销号,每日总结,层层落实各项整治任务,全力克服时间紧、基础差的困难,统筹推进整治工作。全镇54个村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组成108将、党员干部汇成54路“整治铁军”,1100余人分批驰援胡宅,红马甲遍地开花,整治成效立竿见影。3天时间完成46处历史“难点”“痛点”房屋拆除。3个月时间完成全域“四清零”415处16337平方米,拆除旱厕235个,整治乱堆乱放823处,清除卫生死角350多个,清运垃圾3340车。抓的力度、拆的速度、清的程度前所未有。
拆建并举破民生难题。该镇围绕为百姓谋福祉这一初心和目标,把小城镇整治作为破解民生难题的突破口。针对老村道路不通、宅路不分、排水不畅等问题,坚持把庭院、花坛、挡墙、道路、水沟“五小便民工程”作为整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不放过一平米,不落下每一户。累计清理门堂56个,建设美丽庭院68个,清理水沟6350米,修复道路7360米,埋设排污管道2635米,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匠心精琢求美丽蝶变。坚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干部的“脸黑程度”换取村庄的“美丽程度”。该镇大力发扬“又黑又硬”的乌石精神,做好蝶变文章(黑:即脸色黑,深扎整治一线,工作好不好,看脸就知道;硬:即手腕硬,攻坚克难,所向披靡)。深挖乌石文化,完成方镜线横路段人行道、15处景观节点、8个精品庭院、20多个美丽庭院的建设。实施风貌提升工程,完成主要道路三线地埋,规整线路961户,完成新建停车场4个、划定停车位210个。
整治工作伤筋动骨,整治之初自然也有一些反对声音,村里少数百姓抱着不能拆、不愿拆、不想拆的守旧观念,不愿支持整治工作。这种情况自然不能强硬面对,怎么办?镇村干部白天下到田间地头说政策,晚上坐在村民桌前讲道理,用“千言万语”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横路村不协调建筑拆除行动中,个别农户因涉及自身利益,无理取闹,上门到横路村支书周英洪家里吃、住。周英洪不仅不厌烦,反而热情招待,最终感动了村民,从原先的不支持、不配合转变为积极主动、自发参与整治。
“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清晨一身露水”,成了参战党员干部的工作写照。白天跑工地、赶进度,晚上看方案、开碰头会,“白加黑”的工作状态,换来了他们从“白”到“黑”肤色的转变,也换来了胡宅小城镇环境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古典的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