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有的是刚刚入警的“萌新”,有的是打拼了二十多年的警界“老炮儿”,他们中有交警、刑警、户籍警,每个岗位都那么不同,又好像有些许相似。从警路上,或惊喜、或感动、或惊险……每一个岗位,都有一番体悟;每一个时段,都有一份成长。今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从警故事。
从警之路初体验
初遇
国庆将临,我接到了磐安县公安局的入职通知,虽然经过了警校四年,经历了许多实习生涯,仍对即将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激动不已。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这座山明水清的城市。身心两安,自在磐安,在这里虽远离家乡,却能涤荡内心的尘土,令人难生异乡之情。
宣誓
工作第一天,我们便迎来了国庆前夕的升旗仪式。金色的警徽在早晨的阳光中熠熠生辉,鲜红的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在伟大祖国六十九周年诞辰之际,在领导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对着庄严的警徽进行了从警宣誓,对党和国家作出郑重的承诺,对宪法法律表达誓死捍卫的决心,对公安使命作出奉献一生的无悔誓言。很荣幸能够参与这一次仪式,这是我从警生涯的开始,也是今后对公安工作义无反顾的动力源泉。
工作
国庆七天,我们三个新警暂时安排在交警大队,本以为经过大学一年的实习,即便没有交管工作经验,也应该能很快上手。而工作了才知道无论是违法行为的查处,交通事故的处理,还是交通拥堵的疏导,都需要从点滴学起。七天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在景区周边道路执勤,同时也参加了路面查处纠违工作。因为对交警工作不熟悉,在前两天时间我遵从师傅的吩咐,仔细观摩老民警处理交通堵塞的工作方式方法,对于违法车辆的当场处罚步骤和交通事故处理流程等。有了大概的掌握之后,接下来几天就能够对一些简单的步骤上手操作。在这七天的工作时间里,我收获颇丰,接触交警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进一步将公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第一天出发前,母亲告诫我,既要胸怀大志,更要踏实做事。从就读警校之时对公安的敬畏到如今从警之初对公安的热爱,公安的正义与使命感无时无刻不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从警之路上,我定会坚守从警初心,牢记为民使命,融个人梦想于公安事业,用忠诚担当书写藏蓝的警营青春。 (黄挺)
督察人·督察事儿
2010年8月,在还不清楚督察为何工作时,我成了一名督察民警,转眼,从事督察工作已8年,8年的督察工作经历让我逐渐读懂“督察”二字,是标杆、是责任、是约束、是底线!
2016年5月,又是一轮人员调整,各单位人员都有进有出,只因那份信任与默契,督察大队全体人员稳坐不动。巧的是,三个人都姓陈,还都是同个村的,追溯起来还有更多渊源呢!
陈旭华大队长,正牌的警校生,从法制大队长转到督察大队长,工作能力、业务水平都属一流。有如此的背景,难度系数较大的投诉核查、民警维权等活儿自然非他莫属。近两年的重要安保活动时间节点上还牵头化解了局里的几起信访积案,领导及同事都十分认可。
工作上第一次接触教导员陈湘隽,倒是与督察工作有关。2009年,还在派出所的我,有一次处警处置一起酒后滋事警情,当事人当场就扬言要向督察投诉。事后听说当事人与督察的陈教是好朋友,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剧情通常都是反转的,投诉是真投诉了,但结果是当事人在陈教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很意外地就领教了督察为民警撑腰、维权。呵呵,这陈教,硬气!曾经,非常想问陈教当时为何会这么做,但自己成为督察民警后,心里就清楚了,这是督察的本色。
几年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谐督察”的理念,已显成效。从每个专项督察任务的顺利完成,每起投诉事件的成功化解,每次维权案件的及时查处,每年都获评县局先进集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战斗集体严督细察,忠勇担当的硬朗作风。
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意思是,有约束和监督的人,犯错误就会少,督察就是这有“约”之人。 (陈伟峰)
那一瞬间
那是在办理一起通讯网络诈骗案,为了收集证据,我们得到线索后就迅速赶往南宁,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调取相关证据。
终于赶到了南宁农业银行天河路营业部,营业员告知要到总行保卫科审批才可进入查询,我们两人又迅速跑到总行,门卫说今天是周六不上班,要周一再来。周一,等到周一,犯罪嫌疑人会等吗?
那一瞬间,真想骂脏话。
我们又重新回到天河路营业部,这里是我们唯一的线索。营业员说没有领导同意,她也没办法让我们查询,否则她就要被处分。我们无奈地站在营业部门口,心情沮丧。我们两人看着对方,心想就这样离开总不甘心,于是我们转身再一次走入营业部,恳请营业员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给我们描述一下当天在银行出现的嫌疑人的特征。营业员被我们的真诚感动了,思索了一会儿,跟我们说:那人有点胖,平头,左手戴有一只手表,右手指上戴有一只“骷髅头”戒指。“谢谢!谢谢!”我们心里充满欣喜和感激,她不知道,一枚“骷髅头”戒指,可能就是我们找到嫌疑人的突破口。
那一瞬间,营业员就是灯塔,在迷雾中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追捕的信心。
面对繁华的大街,我们兵分两路,对人行道上过往的人群仔细观察,一条街、两条街……六条街、七条街,我们一路走,一路观察路人的手上,希望能找到那一枚小小的戒指。
忽然,对面的同事招手示意,指了指坐在石板凳上玩手机的男子,我靠上去仔细观察:平头、手表、骷髅头戒指。不会这么巧吧?
那一瞬间,心跳骤然加速,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海捞针的招数竟然真的也有用!
控制、盘查、搜身、突审,“骷髅头”交待,他有一同伙还在某商务宾馆四楼的一个房间。求援、奔跑、速度、激情,刚跨出四楼电梯口,我们就看到一高个男子慌乱地往通道底端跑去。“警察,不要动!”我大声呵道!通道不通,“高个”突然回头,面对面冲了过来。就在我们与他擦身的刹那,取手铐、抓左手,上铐,反背,扳右手……妈呀,吃奶的力气都使上了,可差那么一点儿,右手的手铐就是铐不上去,怎么办?
那一瞬间,突然有些后悔刚刚的冲动,支援还没到,放跑不甘心,这真是骑虎难下啊!面对强壮的“高个”,确实有些胆怯。
“高个”还在奋力挣扎,未被完全控制的右手使劲想甩脱……我一咬牙,拼了!奋力把“高个”的右手扳过来,“咔嚓”,上铐!
那一瞬间,我赢了,在无数次的追捕中又胜利了一次。
那一瞬间,我们没有污辱刑警的本色,警察的誓言。 (潘汝忠)
派出所的“人间世”
2016年,一部把镜头对准医院,讲尽生死之事的纪录片《人间世》火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生的真实写照,这些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事。其实在派出所,也有“人间世”,巴掌大点的地方,上演的全是人间的喜怒哀乐,而像我一样的民警,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医生”。
我从警至今,满打满算也就两年,可期间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是我这20几年都未曾想到过的。有一天晚上11点多,我谈完嫌疑人笔录准备送他出所时,他突然对我说:“警官,能不能出去了,不要跟我老婆讲我得了癌症这个事情?”我反问为什么,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想再让她担心我了。我回了一句“好的”,看着他默默收拾着随身物品,在我关掉最后一盏办案区昏黄的灯光时,我分明看见,他眼睛有泪花闪过。
铁质的大门打开了,又合上了,迎面站着一位略驮着背的中年妇女。
她惊讶地看着我们走出来,眼睛落到她的丈夫身上时,一下子坐倒在地上,丈夫马上上去把她抱住。倒在丈夫怀里的她,像个婴儿一样,肆无忌惮地哭了起来。“我以为你出不来了······”这时的丈夫,像极了慈母,“我不是出来了吗,我们回家。”扶着妻子到值班室稍坐了一下,丈夫就去院子里开车了。这时坐在我面前的妇女开口了:“警官,他得了癌症,我希望你们派出所……”话没有说完就哽咽起来了。我抽了两张纸递了过去,说,“我们会实事求是办案的,放心吧。”院子里的车发动了,一束灯光转了一圈,妇女起了身,微微向我点了点头,转身向那辆车走去。我看着她的背,仿佛驮得更厉害了。
车驶出了院子,消失在一排排的路灯里,那晚,我久久不能入睡。
记得有一天中午,一位母亲急匆匆地拐着脚走进了我们的报警值班室,手里拿着户口本说:“我儿子有两个月没有联系上了,麻烦你们帮我找找。”我们核对身份后,叫这位老母亲不要着急,在我们查找其儿子的信息时,这位老母亲嘴里一直骂骂咧咧地说她的儿子,说他赌博、偷东西、打架都被派出所关起来过,现在两个月了都没给家里来个电话,肯定去哪里鬼混了,请派出所同志帮忙管管。后来,我们真查到她儿子的下落了,我告诉她,她儿子在两个月前,在云南因为运输毒品被抓了。这位老母亲口中的责骂瞬间停止了。我看见她接过户口本的手在抖,可脸上已经没有了表情,她把户口本用红色塑料袋包好,揣进兜里。起身要走的时候,她问了一句:这个要判几年?我说不知道,上面没有写,具体情况你还要赶到云南去咨询一下。她“哦”了一声,几乎用手撑起身体,离开了座位。最后还是用手扶着大门的边缘,才能一步步挪着往外走。我看着她的身影心想,原来这个世界最大的骗子就是父母。原来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抛弃你,你的父母也在等你电话,等你回来。
这就是派出所的眼泪,饱含酸甜苦辣咸的“人间世”。 (王华君)
锁在“笼子”里的指纹
从警至今,作为一名户籍民警,受理了了几千笔身份证,上门办证的次数也数不过来。一直都觉得这样的工作太平凡,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但这一次这份工作感动了我,我想记录下来。
7月11日,窗口来了一位特殊的群众,他背着一个看起来很有年代感的包,想要表达什么却欲言又止。一旁陪着他来的村干部说:“他儿子有精神疾病,现在住在安康医院里,你们可不可以去医院里帮他儿子做个身份证?”
听到这一诉求,我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与厉主任和辉辉一起到安康医院,为小郑办理居民身份证。到了医院,在医生的带领下,我们到了小郑所在的病房三楼,这一楼层大门紧锁,与平常的医院完全不同。经向陪同的村干部了解,做这个身份证是为了给小郑办一个残疾证。他的母亲也患有精神疾病,整个家庭全靠父亲一个人支撑着,现在父亲也患上了哮喘,收入几乎就只有低保补贴。家里的家用品都是村里帮忙置办的,也被妻子和儿子搞得乱七八糟。有了残疾证后,小郑的住院费用就可以报销了,也能缓解一些家里的经济压力。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整个拍照、采集指纹的过程小郑都非常配合,他除了看起来不自信,与常人并无差别。我们走之前,他问到:“我想回家了,什么时候可以让我回家?我的身份证在家里,我自己知道放在哪里,我爸爸找不到。”厉主任说:“你在这里听医生的话,很快就可以回去了。”小郑眼眶湿润:“我想见一见我爸爸。”
就在那个狭窄的门口,小郑和父亲见了一面,哀求着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此时小郑的父亲比谁都冷静,狠心地把儿子往里一推说:“你不要这样!”便关上了门。小郑的精神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但还没有达到出院的条件,回到家里,他有可能会伤害到家里人。关上门的那一刻,父子俩的眼神都是那么无奈。这一次的办证经历让我消除了对这个特殊人群的恐惧,其实他们比常人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回到窗口,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为小郑做好了临时身份证。接过身份证,平日话语不多的父亲一个劲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窗口的工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经常觉得枯燥无味,但像这样通过我们的帮助就可以解决生活难题的人还有很多,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我们将继续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做到“一次都不用跑”。 (陈凤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