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余田村位于我县仁川镇,周边峰峦错落有致,好溪水自东向西绕村而流,风光秀美、历史悠久。古时,黄余田为缙云县美化乡石龙里二十九都,民国23年为缙云县润川乡管辖。1958年,磐安全境并入东阳县,当时,黄余田为大皿区公所驻地。1983年,恢复磐安县,黄余田为仁川镇人民政府驻地,是仁川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全村有466户、1378人。
黄余田村以“杨”姓为主,村中有省级文保单位杨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362)。这里还是当年仁川一带中共党组织首次举行集体宣誓的地方。
杨氏家训中对后辈子弟提出“忠孝勤俭”四字箴言,即“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仰俯何益。”
一直以来,关于先祖忠孝感恩、勤俭持家的故事代代相传。村中老人翻开《杨氏宗谱》,讲述起尘封已久的故事。
据《杨氏宗谱》记载,“黄榆应氏”是杨氏第四代太婆。相传,现在的黄余田就是当初的黄榆。当时,村里有户姓应的人家,田地多,山林广阔,村子前前后后大多是他家的产业,是远近闻名的财主。财主家有个俊俏伶俐的女儿,深得父母欢心,把她视作掌上明珠。女儿长大后,财主将她与岭下的杨家定下姻亲。
女儿出嫁时,财主希望女婿能够勤劳持家,于是,想出一个激励女婿的主意:用红纸包了“谷头”送给女儿,并说“爹把这个稻谷给你们,你们用这个稻谷去耕种,从娘家黄榆到岭下的一路田都可以让你们种,五年之内,种到哪一丘田,那一丘田就归你们,作为娘家给你们的‘拨联田’”。就这样,女儿带着“谷头”嫁到了岭下杨家。
第二年春天,应家女儿把带来的“谷头”交给丈夫,在黄榆的田里找了个角落,种上几十株秧苗。丈夫十分勤劳,隔三差五去田里灌溉、除草、施肥,那年稻谷收获颇丰,收割了十几斤谷子,夫妻俩舍不得吃,把这些谷子全部留起来作为谷种。来年春天,夫妻俩又把这些谷种育成秧苗,插了整整一丘田。如此反复,到了第五年的时候,从娘家到夫家一路的田里都种满了稻谷。财主看到女婿如此勤劳持家,十分欣慰,也不食言,就把这一路田畈的契约,全部交给女儿女婿。
因为这些田是黄榆娘家赠送的,为了感恩岳父,女婿就把这片田取名为“黄榆田畈”。之后,夫妻俩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人丁兴旺,岭下的老房子已经容不下一大家子居住,夫妻俩认为黄榆田畈这片田地坐北朝南,三面环水,适合居家置业,两人商量后,就在黄榆田畈造起新房子。光阴似箭,黄榆田畈的人口越来越多,大家觉得黄榆田畈是田地的名字,想取个村名和田地名区分开来,于是就把“畈”字去掉,成为了黄榆田。
黄榆田村这个“榆”字,后来为了书写方便,改成了“俞”,二十世纪初,又改成“黄余田”村。
如今的黄余田村,经过旧村改造,已建起一排排崭新的楼房,门前庭院也修得美丽雅致。新建的晨光大桥、休息亭、长廊、书屋……都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近些年,黄余田村变化很大,唯一不曾改变的是这好溪水,依然沿着村庄,缓缓流淌,滋润着这一方百姓。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