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磐安新闻网  >>  磐安专题  >>  走南闯北磐安人   
    “我跟你儿子还是小学同学呢,坐在前后桌。”微信中,羊嘉敏侃侃而谈。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女儿,不久前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作为杰出代表,荣登《人民日报》光荣榜……[详细]

    周益山,胡宅乡横路村人。16岁初中毕业后,周益山就开始闯荡。1997年只身一人到北京做小工,当时条件艰苦,每天的工资才27块钱,却要花上10块钱填饱肚子,更可恨的是遇到老板拖欠工资,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没带一分钱回家。他认识到,打工虽然是一种磨练,却不能再继续干下去了,他要自己当老板……[详细]

    盛夏时节,一个蝉鸣如沸的早晨。陈双广和妻子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电话铃声响起:“过几天到江苏收购贝母种子,我们一起去吗?”电话是一个新渥老乡打来的,陈双广爽快地答应下来,但告诉对方要等几天,家里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好。 陈双广,新渥镇大处村人,今年49岁,高高的个子,皮肤被阳光浸染得黝黑。在“江南药镇”新渥,全镇80%的人口从事药材产业,种植药材面积超过两万亩。这几年大处村种植贝母很出名,几乎没有农民种植小麦和水稻,家家户户种植贝母。陈双广就是其中之一 ……[详细]

    陈双广,新渥镇大处村人,今年49岁,高高的个子,皮肤被阳光浸染得黝黑。在“江南药镇”新渥,全镇80%的人口从事药材产业,种植药材面积超过两万亩。这几年大处村种植贝母很出名,几乎没有农民种植小麦和水稻,家家户户种植贝母。陈双广就是其中之一……[详细]

    9月9日至13日,2015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1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在“中国药都”安徽省亳州市成功举办。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卢国全及磐安老乡也与亳州药材城的每位经营户一样,走马灯似的忙碌着,热情接待来自家乡磐安和安徽为主的药材销售界老朋友,脸上洋溢着亲切的微笑。在亳州市新建的药材交易市场、国内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康美中药城里,门牌号为D2—111的经营门店就是卢国全的新家。安徽、磐安等地的朋友到得多,药材的信息和行情等话题一聊就来劲,更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详细]

    现年48岁的陈邦产是新渥镇宅口村人,前些年,通过在仙居种药材的亲戚介绍,他到仙居开始种植元胡,异地种药材的成功为他走向富裕奠定了基础。二十多年来,尽管命运坎坷,但是陈邦产不畏艰难,与命运抗争,并通过种植中药材改变了家庭经济面貌……[详细]

    磐安,因为中药材而名闻遐迩。采访邱露华,也是因为中药材,因为他的中国药材市场网站。采访前,记者特意在网上搜索了相关材料,虽然资料不多,但对于他还是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内心还是充满期待。得益于现代电子工具,根据邱露华提供的地址,我们很快就找到了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找到了杭州佳本科技有限公司。跟想象的一致,邱露华显得很儒雅;跟想象的不一致,80后的他,有着一股少年老成的气象。采访,从聆听他的讲述开始…………[详细]

    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吕向阳笑了笑说,自己也答不上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年轻时不吃点苦,不拼搏,这辈子恐怕永远没希望。他才四十出头,就已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年销售额达上千万元,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药商。……[详细]

    走进安徽省亳州市康美中药城西角的浙八味商铺内,一股药香扑面而来。一楼的房间里堆满了蛇皮袋,袋内装着贝母、元胡等中药材。“这里既是我们的店铺,也是仓库,接到订单后,工作人员在这里按照客户要求打包,再给他们送过去。”郑月芝介绍说。53岁的郑月芝是新渥镇百央村人,18岁开始做生意,30多年来,她经历过太多的风风雨雨,几番浮沉,多是失意挫折。而如今,她已经变成了生意场上的一位“铁娘子”。 ……[详细]

    近来,陈绍多忙着跟仙居的农户联系,准备今年继续在仙居租地种植元胡。“元胡要在立冬之前下种,时间越来越紧了。”他说。 今年55岁的陈绍多是新渥镇永加村人。他做过生意,也到公司上过班,但最终还是发挥新渥本地的药材种植传统优势,种起了元胡。由于本地土地少,又以种植贝母为主,他就外出租地,成为我县外出种药材队伍中的一员。今年春,他每年的元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0亩。……[详细]

    “江南药镇”新渥,老百姓历来有种药传统,该镇金山村的陈高星也不例外。今年59岁的他初中毕业即跟随父亲种植中药材,屈指算来,至今已有40多年了。1984年,陈高星成家后,父母给了50公斤贝母籽作为他分家的财产,随后他自己又买了50公斤贝母籽,开始了创家业的历程。数十年来,陈高星围绕药材种植、买卖,走遍了湖北、湖南、四川、山东等省份,虽然辛苦,但家境也变得殷实起来。早在1994年,陈高星就造起了占地近140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房”,当时,在村里算得上气派了。近年来,由于受本地种植土地面积不足的制约,陈高星也像众多药农户一样,成了异地种药的一员……[详细]

    过了贝母收获季,正是新渥镇金山村最美的时候,村庄四周满眼青山翠绿,绿得像要溢出油来。就在村边山脚,村民陈金辉的中药材规范化无硫加工厂开张了。

“现在已投入150多万元,完成厂房面积约六分之一。原计划厂房全部造好后每年加工贝母300来吨,没想到第一年就提前达到目标了。”说起做生意,眼前这位打拼了20多年的中年汉子有不少故事。

最感兴趣的还是木雕……[详细]


    我们这边连片的土地少,因此,根据朋友介绍,我专门请了一个人找田地、雇人。种就要上规模,不上规模是没钱赚的。”近年来,新渥镇新渥村的楼方宝一直在周边县市租地种药材。2010年,到东阳市湖溪镇楼店村租用了100多亩田,种了两年贝母。“租地种有个规律,要种子很便宜的时候种,那样效益就会有较好体现。2010年时,贝母籽很便宜,只有5元一公斤,同时租费和小工工资也便宜。次年,贝母籽就涨到了20多元一公斤。”两年时间,每年效益都达到了20多万元。随后由于租费、人工工资上涨,他停下了外出种药材,到2013年底又重新启动。这次,他在仙居县朱溪镇找到了新的“根据地”,这里的租费、人工工资也较为便宜。当时,楼方宝承包了60亩田,种上了元胡、贝母;次年,扩大了种植面积,达到了80亩;今年,考虑到贝母籽价格较高,就预留了6000公斤元胡种子,预计可种植120多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