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院坐落在大盘山山麓的大盘岭头,距离县城24公里,驱车沿着323省道不断进入深山,沿着一条依山傍溪的蜿蜒小道拾级而上,小道旁青山耸翠青草依依,抬头看见阳光透过灌木叶的缝隙溅出耀眼的光斑。当你看见一株粗壮的大树拔地而起,硕大的树冠托举着蓝天白云时,昭明院就到了。
昭明院坐南朝北,院门上悬挂着浙江省原文化厅长钱法成题写的“昭明院”匾额。站在院外看,昭明院飞檐高挑,雕梁画栋,琉璃彩瓦,左右两棵树龄700余年的古柳杉似守护神。移步院内,中间是大殿,“照明大殿”的匾额由国清寺方丈宏宗所题,左右各有两排厢房。步入大殿,一股香火气息迎面而来,大殿中央是盘山圣帝(磐安民众对昭明太子的尊称)的彩绘泥像,泥像前的供桌上,香和蜡烛正冒着青烟。柱子上写着:“祸起萧墙弃万尊之位迹隐江南昭日月,笔删天地成一代文宗功垂唐宋贯古今。”细细回想昭明太子一生,其情其景不禁让人动容。呈三递三进结构的昭明院还供奉着弥勒、韦陀、土地公、土地婆、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佛像,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相传,昭明院是为纪念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所建。萧统(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江苏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系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在天监元年(502年)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溢昭明,世称“昭明太子”。525年,生母丁贵妃卒,为避谗,萧统不远千里,历尽艰辛,辗转来到大盘山。看到环境如此清幽,百结愁肠顿然消失,便在此结庐读书,过起了隐居生活。昭明太子一生行善积德,关心百姓疾苦,留下了很多传说,如大盘山盛产奇草,萧统在读书著文之余,还常入深山采药救助山民,深得山民爱戴,被尊为盘山圣帝;洗肠坑为昭明太子清洗愁肠之所,他带来的龙马两将能“上山打虎,下水缚龙”,处处为民除害等。大盘山一带人民为其建庙祀之,原建筑在清末时被火焚毁,民国期间重新修建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据《磐安县志》记载:“昭明院,又名慈圣院、应济庙,初建于唐咸通八年(867)。”
传说萧统初驻足隐居我县根溪王山(即今县城黄山苑)一带,后来“王山”变成了“黄山”(东阳、磐安一带“黄”“王”读音历来不分)。后因这一带人马长往,不够安静,遂隐居山坑即今王隐坑。王隐坑,王隐于此也。
昭明院附近的景点颇多,有古柳杉、御印石、御印亭、青龙亭、月镜石、塘鸣水库和云雾茶园等。旧志记载“古柳杉为千年余物”,直径7米,高约30米,像一员守将,居高临下。相传,旧时盐贩挑盐路过此地,经常在树下休息,树干一周可以停18担食盐。“御印石”在昭明院西北侧,高约3米,局势上方岩体略突出为御印手柄,相传为昭明太子的王印,御印石北侧有一座雕龙八角亭,叫“御印亭”。
一直以来,安文、大盘等地的民众有朝拜盘山圣帝的习俗,在大盘山顶建腾云宫,在安文街道王隐坑村和东川村建昭明宫,昭明院内香火不断。1994年,昭明院经磐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
不少文人雅客也留下了关于昭明院的诗词。
《大盘山谒昭明太子祠》
明代 陈修蟾
一峰特立俯群峰,古庙巍然倚老松。
不信选楼贤太子,偏留毗垒旧仪容。
天地亦为删书下,石洞云将坠简封。
好把王臣来配食,名山自合住文宗。
《盘山昭明太子庙》
清代 陈修儒
卓立东南第一宗,诸孙罗列四州同。
云弥半壁千村雨,瀑卷晴涛十里松。
马迹何年留珮玦,选楼去处忆潜龙。
名山畏垒声灵在,藻火重新肃庙容。
《盘山洞》
清代 俞允
缤纷洞口草芊芊,晋代名山古树妍。
水满石盆留昔日,风流帝子问当年。
论文不朽千秋著,栖壑孤芳百世传。
愧我薄书徒踟躅,还有典雅梦相牵。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