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名家走进大盘山|磐安古建筑
2019/05/10 来源:磐安新闻网  

  “国安于磐石”,磐安县名出自《荀子·富国》,意为“安如磐石”。商周时期,磐安就有比较发达的文明,众多历史遗存得到完好保护,有“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有中国传统村落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历史文化村落25个。

孔氏家庙:孔子第三圣地

  “脉有真传尼山发祥燕山毓秀,支无异派泗水源深桂水长流。”因孔氏家庙正厅明间木梁上雕着“双龙抢珠”图案,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等专家一锤定音,认定:“此乃孔子第三圣地”,孔氏家庙一举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氏家庙始建于南宋宝佑二年,宋理宗追念端躬公功德,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孔氏家庙与其它建筑追求的“坐北朝南”不同,坐南朝北,意为“面朝着山东祖先”。家庙占地面积836平方米。整座建筑以中轴线贯穿,由门楼、戏台、天井、前厅、穿堂及二小天井、后堂等组成。建筑堂构考究,古朴宏伟,柱础中留有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式样;牛腿雕工精湛,极具艺术价值。

  家庙所在地榉溪村始建于宋建炎年间,是江南最大的孔氏后裔聚居村落。据史料,始祖孔端躬及世袭衍圣公端友遭金乱扈驾南渡,后端友寓居衢州,端躬安家于婺之榉川。据《榉川孔氏家谱》载:“惟婺祖端躬公,官居大理事评事,乃由台抵婺至永之榉川,见其山高水长,泉香土沃,弃华衮之荣而优游自乐,屋于钟山之下而居焉,此南北之所由分而三派之所自始也。”榉溪山川秀雅,风光优美,有著名的“榉溪八景”。榉溪村的古民居建筑特色明显,大都为清、民国时期建筑,婺州山地风格。毗邻房舍的山水、田、古塘、古树等自然景观和孔氏家庙、余庆堂、九思堂、白鹤庙、军七公庙等人文景观构成具有儒学特色的榉溪古村落。村内拥有数量众多,能集中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祠堂、书院、戏台等古建筑;有反映孔子儒家思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孔大典。

  孔氏家庙附近尚有保存完好的孔若钧、孔端躬墓园,墓旁有当时从山东孔林带来种植的一株巨大桧木,是浙江省“十大古树”之一。整个孔氏家庙与榉溪村落及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玉山古茶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玉山古茶场始建于晋,清乾隆年间重修,融祭祀、茶叶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官方茶场。山间古道,时光荏苒,玉山古茶场斑驳的古墙上,依然依稀可见它曾经的繁华。

  现存的古茶场分茶场庙、管理用房、茶场三个部分,占地2900多平方米。说到玉山古茶场,要先提到许逊。许逊是三国两晋时期一位著名的道士,行善除恶,甚得民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就是他。传说他当年游历到玉山,喝到当地的山茶,十分喜欢,于是就居住下来,与茶农茶商一起研制出兼具绿色原貌和白毛特色的“婺州东白”,并派道徒到各地施茶,玉山茶叶因此名声远播。茶圣陆羽的《茶经》记载:“产茶者十三省十二州,婺州东白为名茶。大盘山、东白山者佳,列为贡品。”磐安玉山的“婺州东白”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许逊羽化后,玉山茶农为纪念他的功德,在茶山附近设立庙宇,立坛祭祀,并把每年开春采摘的第一株茶叶供奉给许逊。秋后,茶农便来拜谢“茶神”,于是形成了两个以茶叶等物资交易、茶文化、民俗文化表演为核心,影响巨大的传统庙会——春社和秋社。到了宋代,由于朝廷崇尚道教,封许逊为“真君”。玉山茶农更尊其为“真君大帝”,将庙宇从原来的茶山迁移到茶场山脚,并扩大了茶场庙规模。后来,茶场庙除了祭祀功用之外,又逐渐增加了贸易、集会等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场所。

  玉山古茶场现存建筑为清乾隆辛丑年(1781年),由当地名士周昌霁主持重修。古茶场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中间的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茶场隔壁是管理用房,是古时朝廷官员在此征茶、征税办公的场所。最西端的是茶场庙,它是明代遗存建筑,大门上方是周昌霁手书的“茶场庙”石匾。

  2004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等专家在对玉山古茶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玉山古茶场在研究古代制茶、售茶管理制度和茶文化内涵上,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而和古茶场密不可分的茶文化,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罗哲文还赞叹,玉山古茶场堪称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玉山古茶场为中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历史的年轮在这座百年建筑上布满了沧桑,其中不少已亟待修复。

  2006年6月13日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玉山古茶场。他一边看一边仔细地听取了情况介绍,然后说:“这个点我看了以后开了眼,很受启发。”并再三叮嘱县领导:“要保护开发好玉山古茶场,主要是保护好,在保护中有一定的利用,在开发中继续弘扬。”在他的关心下,省财政500万元专项资金拨到磐安,古茶场焕发新的生机。

蔡氏宗祠:理学名宗

  去年11月,浙江省文物局下发了《关于拟推荐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选名单的通知》,磐安县双溪乡蔡氏宗祠(含钟英堂、下厅民居)名列其中。

  蔡氏宗祠位于双溪乡梓誉村,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坐西北朝东南,占地463平方米,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门楼、天井、前厅、穿堂及二小天井、后堂组成一“工”字形,在古建筑中把这类建筑称为“工”字厅。1997年8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楼为砖制牌坊式,四柱三楼,主脊檐下施斗栱六朵,其中两朵转角斗栱向外做二次出跳,用小斗栱托住檐枋,檐枋上用砖头叠出牙子,顶上盖阴阳合瓦,置勾头滴水。门楼内侧墙体绘山水人物、花鸟等壁画。

  前厅三开间,明间抬梁式,九檩前后用四柱,五架梁上用座斗和栱托住三架梁,三架梁上用座斗和栱托住脊檩。次间边缝穿斗式,九檩前后用五柱,后额枋上置二朵平升科斗栱,柱之间用单步梁连接,梁下用穿枋,各柱间用穿枋连接。柱为梭柱,柱头卷杀置斗栱。

  梓誉村落奠基于南宋,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后裔的居住地。蔡元定是朱熹的得意门生,宗祠内至今还悬挂着朱熹题赠的“理学名宗”匾额。

  钟英堂位于蔡氏宗祠旁,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为当时恩进士蔡亨洪所建。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布局由围墙、鱼池(已毁)、天井、厢房及厅堂组成完整的三合院。

  厅堂是钟英堂的主体建筑,三开间,整体梁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明间抬梁式九檩前轩后栏用四柱,次间边缝穿斗式九檩前后用五柱,柱头置柱头科,梁柱交接处置丁头栱。前轩卷棚顶,使用罗锅椽,椽上铺设望砖,檐口置勾头滴水。柱础鼓形雕铺首、花鸟,上下饰二圈泡钉。

  钟英堂,雕刻众多,工艺精湛。梁架上的月梁、鸱鱼、雀替、贴雕,门窗上的窗格、花板都雕刻花鸟山水、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等图案,走廊上的洞门和卵石铺设的天井都有一定的艺术图案。其中厅堂贴雕是整座建筑的精华所在,镂空的群狮、群马、群鹿形态逼真,代表了当时精湛的木雕艺术水平。在洞门和地栿上也都刻有精美的砖雕和石雕,时代特色明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下厅民居位于梓誉村342-348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由围墙、天井、厢房、正屋及连接厢房组成。正屋前置有天井,与两侧厢房连成整体,前廊山墙处各开大门,门上方砌门罩。

  正屋面阔三开间,穿斗式二层楼屋,七檩五柱,横梁、雀替雕双龙及“寿”字图案,前檐设重檐,檐柱置栌斗,牛腿“S”形雕狮子。整体建筑布局基本完整,其梁架结构、雕刻技法与钟英堂基本一致,时代特色明显,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1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