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在线
爱的奉献 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9/09/11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应羽淇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走不进外面的世界。但,他们的笑,仍然明净,他们的心,依然赤诚。两年来,每个月、每个固定的日期,一百公里,风雨无阻。两位特殊教育老师周而复始地沿着100公里环路,一趟又一趟地送教上门,搭建了一座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9月10日早上8点,县特殊教育启智园老师陈林峰和韦雅芬同往常一样准点出发,行走在送教的路上。陈林峰说:“今天是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给一群特殊的孩子送教,觉得更有意义了”。

  “送教上门”是为无法来校学习的重度残障孩子“量身定做”的学习方式,老师上门把文化知识、生活技能传授给孩子,也把残障孩子的康复知识传授给家长,帮助孩子学习和康复。

  昨天送教的第一站是仁川镇。锦锦受智力发育影响,基本不会语言交流,长期不良坐姿导致严重驼背,走起路来随时会摔倒,行动迟缓。“锦锦,早饭吃了啥呀?”“你在玩什么呀”……针对锦锦的情况,两位老师上课时,主要培养他的语言沟通能力。

  给锦锦上好课后,陈林峰和韦雅芬立即前往冷水镇,给第二个孩子杰杰上课。杰杰患脑萎缩,近乎失明,但喜欢听歌唱歌。为此,陈林峰和韦雅芬在课堂上常常播放一些儿童歌曲,帮助杰杰认知外面的世界。每次老师来给他上课,杰杰都会开心得手舞足蹈。

  离开冷水镇,陈林峰和韦雅芬来到了新渥街道,这里有7位特殊孩子。宏宏因为双脚后天萎缩,长年卧床,全身骨骼畸形,瘦骨嶙峋,心态消极。努力帮他树立信心,是两位老师要做的第一步。浩浩是自闭症患儿,曾经在康复中心学了很多自理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能力开始退化。陈林峰和韦雅芬送教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尽力帮助他恢复自理技能。

  巧巧,与前几位小孩相比,情况则好得多。她虽然双脚萎缩,但智力相对较好。也许是之前受过校园欺凌,她非常害怕见到陌生人,怕到学校上学。巧巧是这批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个,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已学会简单的电脑打字和上网操作。“对待像巧巧这样的孩子,得把课堂教学生活化,把康复训练实践化,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获得能力体验与提升。”韦雅芬希望巧巧能学一些简易技能,日后能够相对独立生活。

  离开巧巧家已是中午,韦雅芬和陈林峰在路边的餐馆随便解决一下午饭,便又匆匆赶往新渥街道其他四位孩子的家。

  峰峰是一位曾在启智园受过教育的孩子,后来由于他母亲得了抑郁症,无法再接送峰峰上学,不得已辍学,转成送教;涛涛是自闭症患儿,加上失聪,靠肢体语言交流,当别人理解不了他的意图时会喜怒无常;俊俊,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只会对简单的方言做出反应。看到两位老师上门,孩子们表现得都异常兴奋,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

  学会阿拉伯数字“1”到“9”,对常人来说不难,但对特殊儿童来说却如登天一般。新渥街道最后一家是仙仙家,陈林峰一上课就拿出标有1到9数字的图片,打乱顺序,让仙仙识别并排序,出差错时,耐心地告诉她正确答案,然后再继续重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仙仙终于学会认“1”到“9”。上课结束时,陈林峰说了一句“太不容易了!”

  家住安文街道的涵涵和林林,是昨天两位老师送教行程的最后一站。归程中,韦雅芬和陈林峰聊起一个不愿意接受送教的家庭。两位老师说,现在社会送教的阻力还是很大,有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只能给孩子提供吃喝,却不能满足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有家长想着孩子都这样了,坚持没有多大意义;也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孩子,不想让外人知道……等等情况,都会增加送教的难度。陈林峰和韦雅芬表示,此路漫漫,没有终点,但依旧会坚持下去,让这些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地成长。

  生命因师爱没有障碍。陈林峰和韦雅芬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用博爱与无私、牺牲与付出、执著与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最佳的生命样态。

  (本文中孩子名字为化名)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