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叶廷芳:以人类良知为坐标 书写像山林一样蓬勃向荣的华章
2019/05/13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杨适时

  名家名片:叶廷芳,浙江衢州人,出生于1936年1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北京大学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北欧文学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获瑞士苏黎世大学荣誉博士学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代表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美学操练》《掉入世界的陌生者》《西绪弗斯的现代原型》《论悖谬》《西方现代文艺中的巴罗克基因》以及译著、编著多种。

  5月11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海螺山项上的翡翠湖建国度假酒店清风送爽。在名家走进大盘山暨全国第四届“建筑与文学”研讨会在磐召开之际,记者有幸采访了文学名家叶廷芳。

  在酒店暖色调的灯光下,八十四岁高龄的叶老精神矍铄,一派仙风道骨。作为国内权威的卡夫卡研究学者,叶老一说起关于卡夫卡的话题,眼睛里就闪烁燧火一样的光芒。叶老说,弗兰兹·卡夫卡不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是一个敬业的职员,总是用业余时间写作,而且从不把写作当作追求官位名利的“敲门砖”。卡夫卡曾说,如果剥夺他写作的权利,那就像剜他身上的肉一样难受。卡夫卡只活了四十一岁,短短16年时间里写了342万字,可以说,他为了写作耗尽了一生。

  叶廷芳说,卡夫卡对艺术的追求是非常严肃严谨的,体现了深邃的哲理性。他是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处,思索与批判人类文明的现状,体现悲天悯人的大爱与知识分子高度的责任感。卡夫卡对艺术追求精益求精、知行合一、一以贯之,用写作质疑人类文明,同时也批判自己。叶老寄语磐安的文学爱好者:作家是人民的“替罪羊”,作家的思考应该高于普通群众,作家要以人类的良知为坐标。

  叶廷芳关心、关注知识分子的成长与价值追求,他认为知识分子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但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借鉴卡夫卡的质疑与批判精神。历史证明,文明水平越高的民族其仇恨就越少。19世纪的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公开谴责英法联军焚烧北京圆明园的暴行;20世纪,日本学者井上靖公开发表文章论证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同时,作家也要认清当前的文学大势,即从模仿美学向表现论转变。与时俱进,通过多写、多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

  谈起对磐安的印象,叶老说磐安真是个好地方,山真多,山水非常美。这地方特别亲切,像他老家衢州。以前,听到山多,人们会“眉头一皱”,而今时过境迁,山多并不代表贫穷,也未必是坏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只要持续保持绿水青山,山就能产生无限价值,山就是宝贝。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周的工作时间会越来越少,休息日、节假日会越来越多,磐安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此次来磐,年过八旬的叶老还专门到灵江源景区旅游,体验高空玻璃桥的刺激,他感觉挺好。

  2006年,叶老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叶老说,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木构建筑大一统时代将终结。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中国老百姓的自我选择,顺应了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与审美观的变化。我们不必惊慌失措,这也是一种进步,顺其自然即可。当然,磐安有玉山古茶场、孔氏家庙等古建筑,有“赶茶场”“炼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也必须加强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久久为功,加大投入,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走下去,一定能收获好的结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有些问题叶老觉得不吐不快。叶老举了衢州老家一些山村的案例,他觉得政府的动机是好的,但以“一刀切”的方式推行下山移民,这值得商榷。千百年来,山民习惯了山区自然环境,铸就了大山一样坚韧骁勇、吃苦耐劳的品格。在下山移民问题上,政府要做,但更要尊重民意,不必过度“悲天悯人”。建筑风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性格,要避免走上刻板化的歧途。乡村建筑风格样式也不必整齐划一,应注重渐进式、织补式、多元化实施有机更新。

  夜凉如水,灯火阑珊。结束采访,叶老欣然题词:祝磐安县就像磐安的山林那样蓬蓬勃勃、欣欣向荣。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