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千年古茶场 百姓新光景
2019/05/23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杨适时

  昨日清晨,位于玉山镇玉峰村马塘自然村的玉山古茶场梵音袅袅,茶香沁人心脾。放眼对面的茶场山,茶园碧绿如画,在山间蜿蜒起伏。

  两辆旅游大巴缓缓停下,一群群衣着光鲜的客人蜂拥而至,在茶场庙前兴奋地摆着“pose”拍照。来自上海黄浦区的钟女士说,她喜欢有文化内涵的景点。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茶场老街上,一家家商铺鳞次栉比,仿古旌旗店招飘扬迎客。潘忠卿一边看护孙子,一边吆喝售卖土特产,脸上写满幸福。她的商铺里,烧饼、干菜、花生、香菇、面条等琳琅满目。潘忠卿笑着说,她已在老街上摆摊8年,现在卖的土特产至少有几十种。这段时间是旅游旺季,到古茶场的游客挺多,生意挺好。她指着一街之隔的“螺山春茶轩”说,今年立夏那天,邻居周启群家的青麻糍非常畅销,本来想留点给老婆吃的,最后卖得一块不剩。

  因为丈夫腿有残疾,潘忠卿前半辈子生活窘迫,现在回想起来还唏嘘不已。而今,做烧饼加上卖土特产,她辛苦一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这样的好日子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她信心满满地说,来古茶场游玩的人会越来越多,她计划“扩大再生产”,购置一个烤炉,兼做烤番薯生意。她还打算注册“马塘干菜肉饼”商标,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玉峰村党支部书记周跃明说,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玉山古茶场保护工作,正是这个“国保单位”给马塘自然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9年至2018年,马塘村累计投资1100万元,完成茶场老街63户、138间房屋的仿古立面改造。近年来,村民每年土特产销售收入可达200-300万元。这几天,每天来古茶场游览的团队均在5个大巴以上,老百姓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周跃明自豪地说,2005年,马塘村人均收入仅3000多元,而今,村民通过销售土特产、茶叶和高山茭白等,人均年收入已达2万元左右。

  玉山古茶场初建于宋,现存建筑为清乾隆辛丑年(1781)重修,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视察玉山古茶场时指出,“要保护开发好玉山古茶场,主要是保护好,在保护中也有一定的利用,在开发中继续弘扬。”

  2006年,省财政厅为我县落实玉山古茶场保护修缮资金500多万元,玉山古茶场文保所正式成立。2007年,“迎大旗”等民俗文化项目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完成玉山古茶场抢救性修缮工程,“赶茶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吸引几万人参加这一传统民俗活动。2012年,投资1300万元建成古茶场配套服务设施——磐安茶文化博物馆,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

  几年来,马塘村抢抓机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293户农户中,280户已完成农房改造。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村文化综合楼、文体广场、古树公园、文化礼堂、村牌坊等。早在2007年,该村在全县第一个全面完成卫生改厕。

  在去年的行政村规模调整中,玉山镇铁店村、马塘村、孔宅畈村合并为玉峰行政村,利用玉山古茶场品牌,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2018年,马塘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功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成为“省级样板”。

  周跃明说,下一步,马塘村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在共享农屋、农家乐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