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清廉地名故事┃尖山横路村:爱莲说周公 清廉代代传
2020/07/28 来源:  记者 卢明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起《爱莲说》,人们自然会想到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尖山镇横路村98%的村民为周姓,均为周敦颐的后裔。

据《玉峰周氏宗谱》记载,周敦颐四世孙周铭,于北宋末年南渡,后迁居括苍。元至正年间,九世孙若泗公迁居横路,为横路周氏之始祖。至二十一世隆字辈后,已基本形成老村聚居格局。

周敦颐(1017年—1073年),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居“北宋五子”之首,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为官清廉、为民务实、著书传道,黄庭坚称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宋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周敦颐调任南安,担任军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按律不应当判处死刑,但转运使王逵是出了名的酷吏悍吏,想判他死刑,没人敢和他辩驳。周敦颐依律据理力争,王逵不听。情急之下,周敦颐当着王逵的面抛掷笏板说:“像你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方法取悦上级,这样的事,我不干。”一席话震慑了王逵,囚犯才得免一死。

47岁那年,周敦颐写下千古传颂的名篇《爱莲说》,以莲自喻,表达自己特立独行、清廉自守的高尚情操,深深影响着后代子孙的道德品行。

十二世孙周如玖,元至正二十三年,官至河南行中书省左参政,行枢密副使,知平章政事。元末,周如玖告归故里。明太祖削平群雄,礼天下名士,起复周如玖故官。周如玖性情耿直,不奉迎谄媚,为政以廉干见称,出纳甲仗,综合钱粮,严禁贪贿。明洪武九年(1376),因入觐时直言进谏,降为四川眉县主簿。

……

周氏后人在澄溪畔繁衍生息,谨遵祖训,“清廉”两字深深刻在横路村村史中。走近村口,首先见到的是周氏宗祠,也称敦睦堂,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祠前有旗杆石四座,供中举为官、祭祀祖宗时升旗使用。村里的老人周安华介绍,周氏家族注重才学,这四根旗杆叫“文官旗”,只有先祖出过文官的宗族才能在祠堂门口竖立“文官旗”。后世子孙若考取功名,可以将写有名号的旗帜在旗杆上升起,告慰先祖。随着时代变迁,“文官旗”已成为横路村耕读传家的精神象征,子孙时常会到“文官旗”前学习瞻仰。

如今,祠堂已规划建设成文化礼堂,外墙上悬挂着周氏家规,“明孝悌,以重人伦,修敦睦,以厚风俗”,几百年来,“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宗亲”的家风家训已融入每个周氏子孙的血脉中,代代延续。

顺着乌石铺成的小巷,一眼望去,处处显露着岁月留下的痕迹。爱莲堂是村内最为悠久的一座祠堂,建于康熙十五年(1677年),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为纪念先祖周敦颐、传承清廉文化而建,也是古时村民集会的场所,早年曾作为私塾供村民读书。

2018年,横路村先后耗资300多万元在村口建了“爱莲长廊”。乌石铺成的台阶、乌石垒成的城墙、刻写在乌石上的《爱莲说》,这是现代横路人用乌石打造的“清廉村居”,也是对“莲”的新诠释。依托清廉文化,横路村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有十几万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接受文化洗礼,为该村带来六七百万元旅游收入。

莲者,廉也。周氏祖先周敦颐爱莲,周氏后人铭记着廉。回望横路古村,它静谧、古朴、厚重,“爱莲长廊”刻画着周氏廉文化图腾,永不褪色……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