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光明好社名,光明光明更光明。”走进大盘镇光明村,与村内一位老人聊起村名的由来时,他语气激动地念出了这句诗。
光明村,地处大盘山北麓,距大盘镇政府2.5公里,距县城22公里,村庄紧依大盘山,北面为后塘村。全村由盆坑、一保、松树脚、上桥亭、下桥亭5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202户,总人口677人。村内耕地总面积590亩,其中水田322亩;山林面积5616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中药材种植。
沿着S323省道朝着大盘山行进,穿过后塘村,再沿着村间小路行进几百米,光明村的村口景观就映入了眼帘。继续前行,可见一幢幢新房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始丰溪两旁,装饰精致而古朴。
光明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因昭明太子在大盘山读书而享誉四方。光明村最早叫作一保桥亭,民国28年磐安建县以前隶属东阳县36都,磐安建县后属安文区,归大盘乡管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大盘区大盘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盘山公社大盘管理区管辖,1961年成立大盘公社。
说起村子的历史,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直呼“穷”,连种植的田地都要跟临近村庄讨要。一开始是陈姓和郑姓族人在此定居,村子里也只有几户人家。战争年代,为了逃避战火,施姓、应姓等越来越多姓氏的人汇聚到了大盘山脚。在战争年代,他们既要保命,又要维持生计,熬着苦日子。因为聚居的人越来越多,村子一点点发展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的推行,在黑暗里挣扎的农民翻身做了主人,看见了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于是,当时县里下派的一位朱姓干部提议,将社名改为“光明”,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将新出炉的社名上报县里后,县里发回了复函,还附了一首诗。因年代久远,诗的全文已经没人记得,但是,“光明光明好社名,光明光明更光明”这两句,因其朗朗上口,被读到过的村民一直记在了心里。
后来遇上公社统一改名,光明村因背靠大盘山,山河锦绣,于是改名为“锦山”,村民们一代身份证上也都曾用过“锦山”,但因“光明”二字深入人心,外村人只知“光明”,不知“锦山”,于是又改回成“光明”并沿用至今。如今,除了光明村村民,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锦山”。在村民的二代身份证上,“锦山”也都换成了“光明”。
作为始丰溪源头第一村,又是大盘山的入口村,光明村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村里的大盘山古道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是古代通往仙居、东阳、永康等地的交通要道,古道贯穿整个大盘山,多条古道米字相交,全长30多公里。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大盘山脉连九州(指杭州、苏州、湖州、婺州等),水系通天台、仙居、缙云、永康、东阳等五县(市)”之说。古道沿路草药遍布,七子花绝尘出艳,杜鹃花生命怒放。古道穿越树林、竹海、草丛、沟壑,随山势起伏、蜿蜒,颇具自然神韵。昔人曾有诗云:“直上盘山最上重,千村万壑动秋风。遥观海北千层浪,始信江南第一峰。”此外,村内还有龙王坑、火山湖、百丈岩瀑布、壶瓶潭、洗肠坑、戏台岩、盘山水库、大盘山火山湖等景点。
光明村还是一个红色旅游村,村中有施金照、杨诗伟、陈继华、施桂林、施升甫等5位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烈士。为了纪念,1996年村里建起了烈士陵园,现在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村里创建“十美村”,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革命烈士陵园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光明人为理想而奋斗。
昭明太子的文雅遗风感召着光明村一代代村民的文明理念。一般村庄都以单个姓氏为主,杂以几个为数不多的姓,光明村却有30多个姓,各个姓氏群居,和睦相处,别有一番和谐共存的独特魅力。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