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人文磐安
大山下村:辞官归隐“躲山”下 及至成仙遂不还
2018/09/25 来源:  记者 张傲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代诗人杜甫描写的曲江美景犹如一幅田园山水画,让不少人心之所向。如今,这幅优美的田园画卷在大山下村徐徐展开。

  大山下村位于新渥街道北面,距诸永高速公里出口仅5公里,是灵山风景旅游预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全村有周、陈两姓,共204户、528人,耕地面积350余亩,山地1700余亩。这里不仅有良好的植被、宜人的气候、便捷的交通,而且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尤其是那独特的古民居,让整个村庄看起来别具古韵特色。
  大山下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有卢氏文化、药材文化、古民居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独特的灵山文化。村中集古屋、古巷、古墓、古风于一体,是一个具有近千年文明史的古村落。
  大山下村是宋代越国公卢琰的隐居地,“学精德粹、精忠大义”的卢氏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村名的由来也和卢琰有着莫大的关联。大山下,原名躲山下。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有一位叫作卢琰的人,祖籍地在汴州玉川,属著名的“玉川卢姓派系”,在当时的河南洛阳一带是名门望族,他的高祖卢仝和曾祖卢云都是唐代名人。卢琰在辅佐后周皇帝郭威建立后周政权过程中功勋卓著,郭威便赐封他为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食禄3700户,钦赐金绯鱼袋。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病逝,由他的养子周世宗柴荣嗣帝位。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逝世,由太子柴宗训继承王位,称为恭帝。当时恭帝只有7岁,由太后垂帘听政。但是,事实上政权操纵在殿前都黄检赵匡胤手里。赵匡胤借机于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址在今开封东北20公里处)兵变,在将士们的拥立下黄袍加身,废弃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
  宋太祖赵匡胤采用七妙计策,立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其余后周的公卿都不改变旧职。赵匡胤和一大批大将进入内宫时,发现有两个小孩。赵匡胤查问这两个小孩是谁,结果得知是周世宗庶子(当时封为纪王和蔪王),于是问将士们该如何处置这两个小孩,将士们揣摩到了赵匡胤心意,迅速将纪王和蔪王抓了起来。两个小孩大惊失色,哭声动地,其惨状让卢琰目不忍睹,于是卢琰冒着生命危险劝阻赵匡胤:“尧舜授受不废朱均,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这时大将潘美回答:“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耳。”于是赵匡胤就发令把小纪王和小蔪王追回来,潘美抱走了小纪王,而卢琰抱走了小蔪王。宋太祖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为奖赏卢琰,特封卢琰为越国公。
  卢琰辅佐后周与宋朝都尽心尽力。周世宗柴荣评价卢琰是“番与其温,冰雪其清。学之已粹,行之已精。执笔横经,陟降殿廷。赤庄辅弼,四海奠宁”。而宋太祖赵匡胤也赞扬卢琰:“抚军养民而民不惮,整军卫民而民不怨。”不过,虽然如此,卢琰还是预料赵匡胤会加害蔪王。果然,在乾德六年(公元968年),赵匡胤又开始追究蔪王下落,卢琰得知后便与柴世宗的驸马孙帏温密谋,最终决定将蔪王柴熙诲收为义子,改名为卢璇,同时向宋太祖提出了归农致仕的要求,决定退出朝廷远遁山林。赵匡胤同意了卢琰的要求,卢琰便与孙帏温一起率全家老少连夜出京城,不久就来到了灵山(今翠峰山)之麓(新渥街道大山下一带)长期隐居。
  据传,赵匡胤追寻蔪王的下落,怀疑与卢琰归农有关,马上派兵追查。当卢琰进入灵山一带时,正是冰天雪地的日子,为了躲开追兵,卢琰便叫所有人把靴子倒过来穿,故意在雪地上留下向山外行走的脚印。当追兵赶到孔宅时,发现这里杳无人烟,只有茫茫大雪和麻雀的叫声,而行人的脚印也是向外走的,便心生胆怯离开了。就这样,一行人躲到了这里,避过了追兵。卢琰见此地峰峦叠翠,环境幽雅,正合自己躬耕垄田的性情,就在此安居了下来,把这个地方称为“躲山”。
  后来,因与当地方言谐音,改为大山下。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