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人文磐安
白云山村:白云深处有人家
2018/09/13 来源:  记者 周文康/文 金玉良/摄

  安文街道白云山村,位于磐安县城南面,距城区约6公里。该村以山命名,古时称为瀛山,于南宋(约公元1183年)时,由东阳葛氏第十世孙葛伯云(1161-1244年)从廿里牌迁居此地。明清时期,白云山村属永康孝义乡。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孝义乡调整为翠峰、五美、盘峰三个乡,白云山村归五美乡管辖。民国28年(1939年)7月,重新区划调整后,建立磐安县,设安文、大皿两区,白云山村属安文区五美乡。1950年,又划归磐安县白云乡。

  白云山村先祖葛伯云为家中长子,原住廿里牌。宋末元初时期,伯云公看好此地有山可依,材木旺盛,土质肥沃,更为可喜的是,有一口下水井。在当时,一个人想要在某个地方安居,首先考虑的就是用水问题。传说大旱时期,整个永康只有“两口半古井”不会断水,下水井便是其中之一。它冬暖夏凉,水质甘甜,先祖选择在下水井附近搭了几根木头,覆以茅草,就住了下来,土名叫大堂屋,实为天然的养生之地。
  白云山坐落在云山旅游度假区西部,海拨745米,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山顶建有黄七公(黄大仙)大殿,还留有东晋道士葛洪炼丹的遗迹,以及许多螺蛳化石。
  古时,白云山被称为紫燕窝地,东有狮子山坐阵,西有白象山守护。山上林木葱郁,大风来时,颇有“风撼松涛震山谷”的气势。村中房屋,依山而建,呈阶梯状,远看有一种天然的诗意。其间小路,铺以山石,不经意间,发现石板上刻有缺失的文字,推及往事,又多了一份耐人寻味。村子坐东南,冬日,太阳早早地温暖了村庄,纵使山风吹过,也显得和煦暖心。夏夜,沐着月光,晚风吹来一身的清爽凉快。
  白云山村最早归属永康孝义乡,孝义乡名字的由来还和白云山有一层隐秘的关系。每年八月初八,永康各村组成“罗汉班”,到方岩祭拜胡公,俗称“迎案”,表演要有一定的武功基础。传说,白云山村有个太公到了方岩,山上的和尚想让他“下火海”,以示祭拜的诚意。和尚在火海里藏了耕田的犁头、烧红的铁锅,让太公赤脚往上走。这一幕刚好被看热闹的白云山村民看见,便代替太公穿过了火海。这份孝义担当,吓着了和尚,于是立马转变了态度,回家煮饭请客,弥补过失。孝义乡的名字由此而来,使得外人对白云山村都要敬畏几分。
  说到白云山村名的由来,还不得不提提有关白云山的传说故事。
  白云山主峰中间有三圈飞来石。有关这些石头,在当地有许多传说。大概是盘古开天时,深泽、云山一带是个大湖,根本没山,水中满是螺蛳和水生物。不知哪一年,湖中突然钻出一块奇特的山,它日长一尺,夜高一丈,很快就长得比泰山还高。这件稀奇古怪的事被土地神知道后,马上上天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听慌了神,急忙召集天上神仙商议。玉皇大帝说:“这块山再让它长,和天空都会接着,凡人会顺着山爬到天上来,那我们以后清静的日子就没了”。玉皇大帝命令太白金星,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此事。太白金星想了三天三夜,想出了用镇妖圈来镇住此山的办法,连忙打发管理天库宝贝的神仙去取几个来。一天,太白金星站在云上看了很久,取出一个宝圈扔了下来,宝圈生出万道金光,在空中飞了三匝后,稳稳地套住了妖山,不再长了。过了一个月,太白金星第二次来到妖山上面。一看,啊呀,怪自己太粗心,原来只套住了一半妖气,半面的山还在长高。太白金星马上赶回天庭,拿来镇妖圈,对着妖山说:“看你以后还敢长不长。”取出两个镇妖圈“呼呼”扔了下来,套住了山峰,妖气才散尽,再也不长了。后来,三个圈都变成了石头。这座山被太白金星镇住妖气后,从此蓝天白云。人们为了纪念太白金星,把这座山称之为白云山。山上风光迷人,是人们度假旅游的好地方。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