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镇北部,距集镇约3公里,坐落着一个叫火炉岭的小村,这火热名字的背后,整个村并非如名字那么拥挤热闹,全村仅有82户农户,独处一隅,倒是多了几分闲适。
火炉岭村建于1643年,也就是清军入关的前一年。据族谱记载,该村先祖是东阳李宅村的李方林,村内大部分人都姓李。当初村子并不叫火炉岭,而是虎路村,意思是老虎走的路。古时的火炉岭是区域范围内地势最高的几个村之一,村内植被丛生,山林苍翠茂密,时常有老虎出没,因而被称为虎路村。据村内老人描述,李方林初次到火炉岭是因为一次劳作。时值春季,李方林外出放鸭子,偶然路过火炉岭,觉得此处地势高,风景秀美,于是便定居此地,开始繁衍生息。至于为何当初会走这么远来放鸭子,以及为什么放鸭子会到山上来,村内并无详细记载和说明。村民猜想,可能是因为时局动荡,李方林在放鸭子时恰好赶上战乱,无意中跑到火炉岭村地段,此处远离战火,相对比较安全,暂作停息。住了一段时间后,李方林越来越觉得此处是个风水宝地,便决定搬到这里居住。建国后,有一次,县里派员到村里考察,期间有工作人员对虎路村这个村名提出了新的看法。该村海拔560米,因为地势高,气温比较低,同一时节,村内的茶树会结冰,而尖山镇其它村却少有类似情况,为了保暖,该村冬天一般都要烧火炉取暖,加上“虎路”和“火炉”乡音类似,且“火炉”两字相对更有现实意义,工作人员建议将村名改为火炉岭村。此后,火炉岭便成为该村的正式村名。
据东阳李氏宗谱记载,李姓一族于五代十国时期迁到东阳,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崇祯癸末年(1643年)五月,火炉岭村开始建立,到现在已有375年。150年前,村内建造了李氏宗祠,用以纪念村内的李姓乡贤。现有牌匾6块,分别是宋嘉定十七年李大有、李大同、李大璞题的“怡怡堂”,顺治九年曹尔堪题的“理学名家”,以及为纪念第一监察御史江西左参政刑部尚书李希明、工部尚书李大同、明南阳主簿李实等设立的“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惠簿安阳”等牌匾,以及为贡生而立的“贡元”。为了保护宗祠,该村正在对祠堂开展修缮性工作。
祖先的勤劳和奋进激励着火炉岭村的子子孙孙,村里涌现出不少乡贤后辈,其中李宣宝曾参加过黄埔军校,并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
2005年,火炉岭村实施了旧村改造,一幢幢黑瓦白墙、徽派风格的农房屹立在村前。新建筑和老房子的有机结合,让整个村看起来既具现代感,又不乏厚重感。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