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人文磐安
中田村:名从历史中来 “路”往旅游中去
2018/11/28 来源:磐安新闻网  实习记者 潘辉

  安文街道中田村,距县城主城区7公里。新42省道、诸永高速连接线沿村而过,是云山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2013年实施新农村建设,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崇德堂、白雪堂等明清古建筑120余间,村口有红豆杉古树群,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中田村名由来已久,一直沿用至今。封建时期,帝王将土地归己所有,由他分封赏赐,征收税赋。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方田(均税法),其内容是: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计44顷66亩160步。每年9月,官府派人分块丈量土地,根据土地肥瘠情况,分为五等编造清册,分等纳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又创行经界法,规定有田之家,要画出自家土地形状、地色、四至,造好土地清册,田主在册上画押,政府据图清丈,并依图正经界,征田赋。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又创行经界推排法,确定民田税色,载入图册,作为征税根据。也有按土地形状挨次排列绘制成鱼鳞状的图册,称鱼鳞册。后来,金朝通过《扩田》《通检》《推排》等措施,派官吏去全国丈量土地,核实财产,判明贫富,已定赋役。元代实行《经理》之法,让农民向官府自报田产、赋额、履亩征税,也造鱼鳞册籍,并分上、中、下三等交纳赋税。今中田村,即当时划为“中田”而得其名。

  陈氏是中田村的大姓,占总人口的70%左右,系南北朝陈霸先后裔。公元889年,由永康迁入安文。1275年,宁四公迁居中田,相传已有29代。在700多年历史内,村内能人辈出:宁四公次子陈琳在元朝至正为浙江省宣省使;陈道祚在明洪武二年为闽漳州通判;陈汝器为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村中保留至今的古建筑崇德堂和白雪堂就是他归隐家乡时所建。

  岁月在流逝,中田村的文化底蕴也越发厚重。位处村子中间、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穿过时间的尘埃,化为历史的痕迹,成为中田村重教尚孝的佐证。

  中田村古建筑以“眠牛”图为基础设计而建。内有大花厅三间、高花堂楼三间为牛身。二厢四直长住房为牛腿,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村庄东北角有乌梓树为牛角。村南有亭塘,岸边冬青为牛尾。高花堂楼前有水塘一口,既防火也寓意牛有水能活。牛身堂楼在明万历年间被封为“白雪堂”并赐对联,上联为“白屋生贤侯门教读”、下联为“雪堂养老天府沦音”、横幅为“苏窦流辉”。大厅崇德堂,刻有古训,左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撑天八根大柱;右联是:慈爱温良敬止和真涉世有几个神方。从堂上的对联可以看出古代中田先辈是多么重教、奉孝、辛勤、知书达理。

  今年以来,中田村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十美村”创建,拆除村内及路边不协调建筑和危旧房17处,新建景观节点18处,美丽庭院12个,绿化空地10多处。今年7月,中田村顺利创下“十美村”,11月又荣获“省A级景区村庄”称号。接下来,中田村将充分利用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发挥地理区位优势,以古民居为载体,做好山水资源文章,全力打造品质一流的慢生活街区。一个让游客可以住下来、有的玩、带的走的中田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