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老乡你好——小康路上看变化∣美丽牧场孕育美好生活 ——张柳平生态养猪走上致富路
2020/07/28 来源:  记者 施委 陈珊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屋舍建在一个海拔600米的山坳里,张柳平经营的省级美丽牧场——山山坞生猪养殖场就坐落在这里。

  张柳平,玉山镇张村人,靠着发展规模生态生猪养殖,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回首创业路,张柳平感慨良多。

  张柳平今年43岁,兄弟姐妹三人。因为生他,母亲得了重病,无法正常劳作,家里主要靠父亲务农维持生计。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他们一家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所迫,父亲不得已把年纪最小的张柳平过继到张村的一户人家。即便如此,张柳平的幼年生活还是过得十分清苦。不愿像父辈一样整天守着一亩三分地过苦日子的他,1992年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外出谋生。这期间,张柳平做过油漆、泥水工、钢筋工,也跑过货运,开过五金店,日子虽不再像以前那么贫困,可离富裕始终有段距离。

  2012年,不甘于此的张柳平,关闭了在义乌的店铺,将目光投向了政府扶持力度大的现代农业。那一年,他拿出多年积蓄,回到老家张村承包了12亩山地,转行当起了“猪倌”。父母和村里人不理解:“养猪和种地都一样,难有好前景。”

  但张柳平不这么认为。养殖场创办时,正值全县推动养殖业“上山入园”,要求关停“低小散”、整治“脏乱差”和创建“星级管理”标准化示范场。嗅觉敏锐的他,第一时间察觉到危中有机:规模化养殖的时机到了。

  完成土地流转后,张柳平先期投入400多万元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引进首批30只种猪。创业之初,由于缺乏生猪养殖经验和技术,张柳平没少吃苦头。第一次母猪产崽,因为无法准确判断生产时间,他和家人足足在猪圈旁守了一夜,好不容易撑到接生,又因为没经验不得不一边打电话咨询,一边在手忙脚乱中完成接生。

  好在经过一次次的积累和一遍遍的摸索,善于钻研的张柳平慢慢掌握了生猪养殖技术,熟悉了市场行情,养殖规模也从30头扩大到如今的1100多头,栏舍扩大至3000多平方米。猪场每年给村民土地流转租金1.5万元。

  不仅如此,他还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在养猪场建起了绿化公园和一套标准化的猪粪猪尿处理设备,让臭气熏天的养猪场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牧场。农场内,小阁楼、休闲长廊和人工池塘等一应俱全,还种植了桂花树、银杏树、日本柳等绿化树种。借助设备实现猪粪、猪尿分离,猪粪烘干后成为有机肥,猪尿通过发酵成为沼气和沼液,沼气用作生活燃料,沼液则通过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变成清流排出。养猪场看上去就是一个景观别致的农家乐。客人可以在池塘里钓鱼,也可以在公园里休息。

  “村民把土地租给我经营,我要还大家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张柳平说,猪舍保持干净清洁,大大减少了生猪疫病的发生,让养殖场的收益有了保障。

  今年,生猪价格维持高位,养猪场年收入可达200多万元。“这两年行情好,养猪收益有保障。”近日,一名从岭口村赶来山山坞生猪养殖场的村民,以每头约3000元的价格从猪场买了两头小猪。优良的品质让张柳平的生猪供不应求。

  “当农民也是能致富的。”说起自己的成功,张柳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谈及未来,张柳平希望不断把自己的养殖规模做大做强,把单一产业向多元化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