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在线
熠熠烛光 点亮希望
——来自四川仪陇的支教故事
2020/06/22 来源:  记者 叶江垚 应伊佩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地图上,浙江磐安与四川仪陇相间3个省,相距1700多公里,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地方,却因为一项政策、一群人有了不可割舍的情缘。

  路长,情更长。这一群人背上行囊,带上教案和课本,在陌生的土地上挥洒汗水,因为他们坚信,不管身在何处,有学生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延续着梦想和希望。

“仪陇的路还没走够,我想再来走走”

  2018年8月30日,县实验初中教师张丹娅踏上前往仪陇的旅程。在仪陇支教的日子里,她和新政初中初一(3)班56名学生立下一个约定——争取在他们毕业前再回仪陇,为他们加油助力。

  支教结束,回到家乡,张丹娅一遍又一遍地翻看与他们一起生活学习的影集。每张照片的背后都附有一段文字,有感谢,有回忆,有难忘,字里行间洋溢着眷恋。一张张青春活力的笑脸浮现在她眼前,思念涌上心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年初,张丹娅递交了第二次援川支教申请,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意外和不解。最支持她的是正在上高三的女儿:“追求自己所热爱的是一件勇敢的事情,虽然相距千里,但我们一样都在努力。”简单的告别后,张丹娅从这一座山城,奔向另一座山城,去延续她的支教梦。

  仪陇县新政初中实行分层教学,张丹娅支教的第一批学生属于第三层次,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默写马致远《秋思》的课程中,张丹娅就遇到了难题。“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字,笔画数多,比较复杂,全班56名学生,仅6名写对,订正五次后再默写,结果还是不尽人意。选择放弃只需一瞬一念,坚持却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作为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耐心是最重要的。”张丹娅这样说,也这样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用行动鼓励着每位学生。

  耐心和坚持,最终让张丹娅收获了喜悦。在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试中,她所支教的班级平均分在同层11个班级中名列第一。得知这个消息时,班里简直乐得炸开了锅。张丹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直呼“学生的努力和自信是最好的礼物,不虚此行”。

  除了日常教学,张丹娅还和同伴一路播撒爱的种子。初到仪陇县碧泉乡尖山村时,张丹娅很是震惊,一间教室,一位退休教师,11名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组成了一所乡村小学。看着学校里最简陋不过的教学设备,感动于这位退休教师的执着坚守,这一幕让张丹娅对“教师”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责任与使命。

  了解到该校缺乏生活物资后,张丹娅和几位援川干部一起为孩子们捐助了1套旗杆、150册书籍、11套校服、11套文具。当被问及为何要捐助旗杆时,电话那头的张丹娅哽咽了一会说道,“一个学校可以缺一张桌子少一条凳子,但不能没有旗杆和国旗,每天早晨国旗升起来,希望就在飘扬,未来就在那里”。

  今年4月,张丹娅如愿再次踏上仪陇的土地,回到新政初中,她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她说:“既然来了,就要让二度支教更有意义。”手机里的日程记录注解着此行的意义,也见证了支教背后的付出:今天上午要监考,下午要监考,晚上有三节课,明天上午监考,下午要上课,晚上还有三节课,回家还要备课准备第二天的课程……

“来了就得留下点东西”

  “刚来的时候听不懂方言,现在我基本能听懂了,陈俊晖都已经会讲了。”6月16日下午,因新政初中举行期中考试,援川老师陈斯佳难得有了一个下午的空闲。聊起援川生活,她滔滔不绝。陈斯佳口中的陈俊晖是她的丈夫,在与新政初中相隔一条街的宏德中学支教。作为援川教师队伍中的第一对夫妻,他们在仪陇县安家已一个多月。

  今年2月,县实验初中再次发出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交流通知,陈斯佳第一个报了名,成为该校第二个援仪支教的教师。“我丈夫也是体育专业的,我希望他与我一起去。”报名后,陈斯佳第一时间把想法告诉在磐安二中任教的丈夫陈俊晖,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4月28日,夫妻俩辗转一天,抵达仪陇时已是晚上9时。初来乍到,他俩就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仪陇县负责接待的老师早早等候在机场出口。校方给他们安排的住房里,冰箱、空调、电视、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直接可以拎包入住。

  根据安排,陈斯佳到新政初中任教体育课,一周10节,并负责校园女子篮球队训练工作;陈俊晖则到宏德中学担任高中一年级8个班的体育课,一周16节。

  “去年,县实验初中和新政初中开展交流活动时,我跟队来新政上过一节课,今年算是‘故地重游’了。”陈斯佳说,夫妻俩去年11月刚结婚,暂时没有小孩,趁着年轻出去走走,是一种历练,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磐安和仪陇相距1700多公里,风俗习惯、地理人文天差地别。到达仪陇后,摆在陈斯佳和陈俊晖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语言。

 

  刚开始时,两人与当地的同事、学生沟通,需要连猜带蒙才能勉强听懂。他们努力摸索不同的发音习惯,积极克服沟通难题,陈俊晖已学会了当地一些简单的对话。

  在新政初中,陈斯佳除了日常课程,还负责每天给校女子篮球队训练。女子篮球队成立不久,队员基本是零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好在陈斯佳原本在实验初中时带过男子篮球队,丰富的经验让她很快就上手带队。

  在仪陇,陈俊晖时刻提醒自己,“既然来了,就得留下点东西。”体育课上,陈俊晖注意到一名学生常常在队伍中发呆。课后他专门向其他学生了解情况,并在一对一聊天中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从发呆到积极参与,该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材施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就是陈俊晖的“教学经”。校园的铃声打破清晨的宁静,教学楼里书声琅琅,体育课上笑声飞扬,陈俊晖心里闪过一词:值得。如今,夫妻俩的援仪之行只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陈俊晖说,希望在剩下的时间里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做一名阳光自信的少年。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2018年8月至今,我县已有20名教师奔赴仪陇:林杰兴老师说,自己是一棵树苗,扎根仪陇,播撒希望;陈晓华老师刚入职就奔赴仪陇,用青春追梦,用爱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倪仲民老师面临退休,但是在他眼里,支教与年龄无关……他们从磐安出发,带着满腔的热爱,扶智在仪陇,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为大山的孩子们打开一扇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心灵之窗,为他们描绘了一抹抹温暖亮丽的青春色彩。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