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笔墨写赞歌
——《奋进70年 铭心70事》后记
2019/12/03 来源:磐安新闻网  杨适时

  今日,随着最后一篇文稿付梓,1949年至2018年共计70篇文稿刊毕。历时七个月,《奋进70年铭心70事》栏目报道终于收官。

  俗语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端详办公桌上的《磐安报》,油墨清香沁人。此情此景,笔者犹如产妇,在产床上初见襁褓中的婴儿。200多个日夜,几多艰难已然随风,困苦陡化为母爱式的欢欣。回首来路,不免因人为事而感喟……

  国昌迎盛事,奋进新时代。2019年国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一次“大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报道意义非凡。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推出《奋进70年铭心70事》(以下简称《70事》),全力打造精品栏目。栏目选取每年一事或一主题深入报道,追溯磐安70年的发展脉络,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70事》系列报道推出后,受到上级媒体、县外资深媒体人的关注与肯定,社会反响强烈。记者到部门、乡镇(街道)、农村采访,经常有读者主动攀谈相关报道,为该栏目点赞。86岁的陈东火是县司法局退休干部,也是《70事》栏目的热心读者。这位古道热肠的老人先后五次到县融媒体中心,找分管领导、编辑、记者探讨报道事宜,并积极提供相关史料、老照片。退休教师曹才等老同志看了报道后自发到县融媒体中心提出宝贵意见。

  磐安是一个年轻的山区县,县史多变。作为县级媒体,要策划报道这样一个集政治性、历史性、新闻性、文化性、群众性于一体的栏目,面临的困难不胜枚举,打造精品更是难上加难。天道酬勤,我们赢在“认真”。

  我们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对《70事》栏目进行策划讨论。作为栏目组记者,他们竭尽所能,千方百计收集《东阳市志》《磐安县志》《磐安方志》《磐安年鉴》《磐安县军事志》《磐安县教育志》《磐安县交通志》等各专项工作志,以及报纸、杂志等资料,夜以继日查阅筛选。在将近两个月时间里,邀请县相关部门开展研讨,先后五易其稿,最后形成栏目策划方案、题材清单。明确报道采写要求,挂出作战图,责任到人、篇目(年度)、天。每周一,在微信工作群里通报战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5月29日,《1949年:磐安县人民政权建立浙江大陆最后一个县宣告解放》在本报首发,《70事》报道全面启动。1958年10月至1983年7月,磐安撤销县建制全境并入东阳县。由于史料稀缺,年代久远,1983年之前的题材采写对记者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记者前往东阳市档案馆查阅史料,针对不同年度题材梳理采写框架,对接县相关部门,全力寻访历史当事人、知情人。

  比如“十株瓜万株菜运动”(1961年)、“19名农民县外传授玉米种植技术”(1963年)等篇目,健在的知情人或当事人极少,年龄都在85岁以上。采访记者打了几十个电话,屡撞“南墙”不罢休,反反复复找线索。同时还查询了金华日报社,问了很多乡镇、部门,最后终于在大盘、深泽找到当事人。

  6月5日,在大盘镇退休干部陈继芳的陪同下,记者找到学田村村民孔天木。孔天木老人已90岁,1961年任盘山公社学田大队副大队长,是全县鲜有的对“十株瓜万株菜运动”有深刻印象的亲历者。当天,他上午在卫生院里挂盐水,下午接受我们的采访。老人一说起58年前的往事,眉飞色舞、神采奕奕,根本不像病人。在女儿的婉言相劝下,他才止住了话匣子。十天后,陈继芳去卫生院找他了解史事,孔天木说已记不清了。半个月后,老人入住县人民医院。39天后,即7月14日,孔天木老人去世。

  姚岚是“飞播造林”(1971年)篇目的责任记者。在一个风狂雨骤的下午,她到县林业局查找档案资料未果,托人到处寻找线索,终于找到退休职工陈敏生、原县林业局局长张大木等采访,写了两个版本的稿子,并二合为一。偶然中,得知退休干部庞烈东亲历了飞播造林,她即驱车到方前镇农林里王村采访庞烈东。先后四易其稿,姚岚终于很好地完成采写任务。记者傅瑛侠,不厌其烦、几易其稿,完成“两处‘国保’”(2006年)等篇目。

  众人划桨开大船,同舟共济海让路。我们咬定青山、同频共振、奋袂笃行,收获精品栏目的美誉度,成就全媒体协同报道的典范。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不舍行程,脚步比路更远;展望未来,远方比诗更美!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