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开“飞播造林”先河 荒山绿化驶上“快车道”
2019/07/24 来源:   记者 姚岚

  1972年春,又是一个绿化造林的好季节,东阳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下发文件,决定进行“飞播造林”,即利用民用飞机在高空撒播林木种子。飞播造林速度快、工效高、成本低,能应用于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其它造林方法难以实施的边远山区及荒野。这是磐安境内首次实施飞播造林,荒山荒地绿化自此驶上“快车道”。

  当年,磐安原本计划造林10万亩,其中西华岭3万亩,涉及新渥、双峰、深泽、盘峰、云山五个公社;高二山1.5万亩,涉及高二、维新、盘峰、双峰四个公社;青梅尖至关老尖2.5万亩,涉及仁川公社;天马荷花岭2万亩,涉及仁川、双峰公社;三联腾云山1万亩,涉及三联、深泽、安文三个公社(其中三联公社不属于磐安)。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磐安实施飞播造林面积为1.25万亩。飞播作业范围主要包括大盘山、仰瓦山、青梅尖、廿四尖等山峰,撒播的种子为黄山松。

  庞烈东是一名林业退休干部。1972年,他在大盘公社工作,提起飞播造林至今记忆犹新。庞烈东回忆,在飞播造林开始前,大家都精心做了准备工作。飞播当天,他带领事先演练过的20多名基干民兵到大盘山上。民兵在事先测定的地点排成一行,每人用竹竿高举红旗,面朝同一个方向间隔约100米到200米站立。庞烈东站在大盘山顶负责吹哨指挥,大家集中注意力听哨声行动,三声长哨表示开始行动,一长一短表示停止行动。

  庞烈东记得,当时进行飞播的是一架小型民航民用直升机,播撒的种子是“短毛松”。飞机飞行垂直高度大约在红旗上空500米到800米左右,一个飞行带大约洒50到100米种子,每一飞行带延伸到廿四尖播撒后折返,在山上有林业技术干部监测种子疏密情况,通过发报机与飞行员保持联系。当天,大盘山飞播造林从早上8点多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多,许多群众赶到山上去观看。飞播结束后,林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专门到现场进行多点种子密度测定,结果均较理想。当年夏秋后,又上山监测种子出苗率,也比较理想。

  1983年,县林业部门再次向省林业厅申请飞播造林12500亩,主要地点包括盘山尖(3000亩)、廿四尖(3000亩)、春棚尖(6500亩),树种为“短叶松”。磐安恢复县建制后,绿化造林工作全面提速,其中“世行造林”项目为我县实施“生态富县科技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1994年,磐安县与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启动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1994年到1998年,我县迎来“战天斗地”的5年。

  回忆起当年“世行造林”工作,时任县林业局局长张大木说,当时,磐安水土流失严重,灾害多发频发,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动员起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大搞植树造林活动。1994年初,全省只有15个县(市)拿到世界银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我县专门成立“世行造林”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同时还制定系列配套政策。通过5年努力,我县累计完成造林50746亩,圆满完成世界银行下达的任务,累计投资2064.87万元,其中世行贷款759.03万元。

  张大木回忆,当时县里与各乡镇、村签订了责任书,采取部门统筹、乡镇实施、农民投工、世行补助的形式开展造林。县里每年按标准进行验收,并分年度进行补助。因工作成效突出,磐安“世行造林”工作每年都被评为省级先进,提高了林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丰收”。

  此后,我县坚持不懈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每年造林约2000亩。截至2016年底,全县森林面积达150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达93万亩,森林覆盖率83.68%,林木蓄积量584.2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84.04%。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我县“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